你敢进入闲暇时代吗
2020-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糍粑粑
在看非正式会谈时,陈铭老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不敢

闲暇意味着我们什么?我们开始增加度假,我们的收入就会降低,GDP就会下降,然后工厂开始停工,我们开心迈入了什么时代,萧条时代。
其实当我们这样说,我们很忙的时候,背地里有一种隐含的自我骄傲,就是我们有忙着资格。
而这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生活水准呈正相关
当然,闲暇时代还没有到来。
可是过劳时代,有过
1980年之后,很多国家陆续出现了三大趋势: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是这三个趋势,延长了人们的工作时间。
日本是全世界过劳现象最普遍的国,就是人们普遍过劳,日文读作“karoshi”,用来专门指代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引发的心脏病死亡,或者是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抑郁症自杀。也就是过劳死。2002年,“karoshi”还被录入《牛津英语词典》。
这几年,过劳死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了。
前段时间还在热议的996工作制,甚至还有897,这些都在说明,工作时间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缩短。
科技解放了双手,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这样感觉起来的确有些心酸。
有意思的是,从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工作的时间是越来越长的,而非是变短的。
当你获得报酬的间隔越短,你就越会想工作。
而正好科技的发展让生产的过程加快,你获得的报酬的间隔也会越来越短,这样势必会增加你工作的欲望。
未来的经济模式可能是怎么样的?
在最后,陈铭说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自然这也是其他经济学者提出来的。

未来的一种经济模式,有没有可能是?把这种繁忙的高速的GDP和闲暇时代结合起来,有一条路就是骁年轻人怎样玩?在玩的过程当中去挣钱。
我们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和迭代,让大家玩的有品质,玩出艺术感让我们暂忙之外的时间,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然后给予那些文化产业的人,新的生机。
所以在闲暇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再闲暇中获得收益。自然也是我们要考虑的课题。
正如简书APP,在写文字的过程中,在闲暇的过程中。也可以创造收益,尽管很少,但也的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