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感悟创作谈写作

为什么每天在简书读别人的文章,自己却没有进步?

2018-02-05  本文已影响58人  孙小青
为什么每天在简书读别人的文章,自己却没有进步?

1' 读别人的

每天在简书读别人的文章是我的必修课。

随时随地只要有网络能够打开简书,我就会先看简书首页,点开感兴趣的文章,(标题真的很重要,它是决定打开文章的第一眼缘)

读完一篇文章,如果觉得写得不错,就会继续读该作者的其他文章,往往光是沉浸在一位作者的专题里就会大半天的时间。

但也有一些作者,只是标题写的吸引人,文章大多没有什么新意,能进首页大概是因为文笔不错。

那么,关注了很多专题,也关注了很多作者,读了很多作者的文章,我进步了没有呢?

答案是:没有!

当然没有进步不是外在因素,别人写得再好,那也是别人的成绩与能力,不代表我就有同样的成绩和能力。

舞台属于别人,而我只是观众。

就像追的电视剧,追再多,也不会写剧本;听歌星唱歌,听再多,也成不了歌星;看演员表演,看再多,也成不了演员;读再多文章,也不一定就会写文章。

2' 写自己的

每天心里惦记着写字,但是却做不到每天都写。

从早晨一睁眼,就想着该写字了,可是起床去打开电脑的念头首先被“天气冷,坐椅子上腰酸”给占了上风。

还是坐被窝里用手机敲吧,拿起手机一时间不知道写什么,要写的东西好像不缺,可又觉得可写可不写,感觉是虚的又是实的,模糊的没有形状。

还是先看看简书专题,读读别人的文章吧,学习别人的写法,找找灵感再写。

于是自己的没有写,又去读别人的了,这一读,就是一早晨。连带着早起的困意,貌似很勤奋,连黑眼圈,眼皱纹都熬出来了,却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每天再忙,写字的时间总还是有的。但熬夜,早起,空闲时间,都是在“先写?还是先读?”的自问自答中让写字靠后。

我以为多读,多看之后,增加了素材,就有东西可写,就能下笔有神,飞流直下,信手拈来……事实是,我想多了,想得太美了。

读的瞬间有过触动,有过思考,想着等看完就写篇心得,然而看完了,就看完了,仿佛看了不少,却写不出来。

其实,若是写了,是不是真的就写不出来呢?或许问题的关键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是缺乏立即就写的行动力。

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的文笔差,写出来也是自嗨的废话,没有什么意义,距离自己的愿景遥远,连自己都看不上,哪里还有动力执行?

我就是在对自己的否定中,在日复一日的拖延懒散中,在走马观花的浏览中,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写字中,——没有进步的!

3' 读写并进

通过以上梳理,终于找到为什么在简书读了别人的文章,自己却没有进步的原因。

那些有经验的作者早已经在文章里重复过N次的写作秘籍:要输入,也要输出。要读,更要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勤思考,要勤复盘。

读很重要,写是硬道理!只读不写,犹如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话说不出。只写不思考,流水账的文字,写再多,也不可能进步。

读,不光读简书里作者的文章,还要读各种经典书籍,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们穷其一生也是读不完的,那就有针对性的读,读自己喜欢,读对自己的写作领域有提升的。

写,对于刚起步的小白,勤练笔,最好能做到日更。在简书,有人说,日更影响质量,试问:初学钢琴的,哪天不练琴?上学的孩子们哪天不写作业?……哪一样知识和技能不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写字的必须勤练笔!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后面质的飞跃

大咖不是天生就是大咖的,他们也是从小白开始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咖,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输入输出就像两条腿走路,如此才能脚踏实地。读写并进,才是写作进步的不二法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