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听书笔记
书名:《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作者: 【日本】古川武士
日期: 2020-7-30
方式: 听&看解读
如何"把坚持培养成习惯"?
一、坚持不下去的真相
1. 所有的习惯在坚持不下去的过程中它都是有规律的,存在着一种阻力,这种阻碍坚持的力量叫"习惯引力"。
当身体处在固定的状态时,往往感受比较舒适,而发生变化就会觉得是一种威胁。每个人都受习惯引力的影响,让身体天然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
所以,要将某项行动转化为习惯的话,必须克服习惯引力才可以。
二、习惯坚持的三个种类型和三个阶段
1. 习惯分成三类: 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
行为习惯: 动动手可以做的,写日记、整理家务等。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养成。
身体习惯: 让整个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减肥、早睡早起等。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
思考习惯: 如创意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需要更长时间来养成,半年、一年、两年。
2. 培养习惯分为三个阶段
(1)反抗期:一般1-7天
(2)不稳定期: 一般8—21天
(3)倦怠期:一般22-30天
(1)反抗期—— 身体抗拒改变,只有三分钟热度,反抗期最容易失败,因为"习惯引力"在作祟。我们自己想改变,可是我们的身体在抗拒。
对策—— a. “婴儿学步”: 从小目标做起,让要改变的行为对身体的影响尽量减小。微小的习惯培养,更重要的是用在1-7天的身体反抗期,从每天5分钟整理,看一页书等微小习惯做起。
对策—— b. “简单记录”: 把培养习惯的过程刻意地记录下来。 记录是调动理性的力量,去消除“随意”的感觉,客观的掌握事实。可以记录每天读了多少书,减肥期间每天吃了多少食物等。
(2)不稳定期—— 用微小习惯度过身体反抗期后,需要提高习惯培养的强度,然而习惯引力又开始阻碍我们,我们会因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失败,半途而废。
对策—— a, “让行为模式化”: 把要培养的习惯尽量变为固定模式,固定的时间+地点+行为。
对策—— b. “设置例外规则”: 先假设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提前考虑好应对措施,让计划保持弹性。
对策——c. “引入奖惩机制”: 从外部环节来强化前两个对策,比如自己连续七天完成读书目标了,就给自己买个礼物奖励自己,同时,如果没达到就罚自己做30个俯卧撑。
(3)倦怠期—— 提不起劲了,感到厌烦了,所以前功尽弃。
对策——a. "添加新花样": 一件事情重复做,做久了肯定会厌烦,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所以要主动给自己添加变化。
对策——b. “计划新习惯”: 在倦怠期,计划下一项习惯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就像通关打游戏一样,提出一个新目标和新愿景,有助于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三、坚持下去的其他技巧
1. 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
不要同时培养多个习惯,比如运动或控制饮食,只选其一,这样成功概率会提高。 (我自己估计选运动会达成可能性高些,哈哈……控制不住吃)
2. 习惯的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把一个复杂的习惯拆成一些简单的习惯来培养,行动越简单才越好坚持。
(比如自己现在每天学日语,以前要求自己一天要学五六次过完一个主题所有关卡+日语配音+日语句子抄写&朗读,很难每天坚持完成。现在减少为每天至少过一关,每天都完成了。)
3. 不要太在意结果
别想结果如何,注重习惯培养的这个过程就好。
本书金句—— 习惯就是把重复的动作化为无意识的行为。
最后自己小结:
新收获A—— 对自己引入“奖惩机制”来强化两个对策是个挺不错的方法。(1“让行为模式化: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行为” 2.“设置例外规则: 突发事件导致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提前预想和设置好应对措施”)
奖励:完成的话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
惩罚:没有完成的话惩罚自己做30个俯卧撑。
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到帮助孩子养成一项好的习惯里去。 三个阶段: 反抗期+不稳定期+倦怠期,都要运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与他一起努力,养成好习惯。
新收获B- - 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会成功率更高。
比如: 虽说减肥需要“管住嘴,迈开腿”,但知易行难。 如果只选择其中一个先来养成长期的好习惯,变为身体无意识的自主自发行为,后面合适时机再加入另一个习惯,这样或许减肥的成功率会更高。
新收获C–-不要太在意结果。
这个不算新收获,但跟自己经历之前感悟而改变想法后的一致,所以也再次提醒一下自己: 不管是“运动、看书、学外语”的哪一项,希望自己都更注重"享受过程!" 别太在意结果。
Carpe Diem, 活在我们现在在的地方就好,工作、生活、投资、理财、育儿、爱情……
What is good?—— Now is good!
When will be perfect?
—— Now is per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