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滋养日更好文简友广场

近段时间读书复盘

2024-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木遇见何夕

早上咖啡,中午茶,晚上白开水,我的读书也如我每天喝的,早、中、晚都不一样。最近,我同时在读的书有好几本,《文学或者音乐》(余华)《外面是夏天》(金爱烂)《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等。

这几本书有的我从去年十月就开始读了,读得很慢,有些章节读完后又回过头重读,即便如此,仍觉得没有把书读懂读透。

我读书向来是随心所欲的。多的时候,同时在读的书有七八本,每个都翻一翻,有的详读,有的略读,完全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以前,一年读完四五十本书不在话下。翻看以前的书单,历史、文化、经济、哲学、宗教、健康、旅游等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现在回想,读了那么多书,竟没留下多少印象。

从去年注册简书后,我读书的重心转到了文学上。仅去年下半年后,就阅读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梁晓声文集》《刘震云作品选》《青衣》《人生海海》《小巷人家》,并重读了《人生》《伊豆的舞女》。其中,阅读《梁晓声文集》,缘于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重读《人生》也是基于改编自原著的电视剧播出。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套装)总计211万字,我花了半年时间才读完。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阅读梁晓声的小说。之前,读过他的《知青》《母亲》《白发卡》《蓝发卡》《黑纽扣》等单篇,这套集子里收录了我没有看过的《今夜有暴风雪》《又是中秋》《疲惫的人》《高高的铁塔》等五十多篇作品。虽然他写作的年代,以及他小说中所写的生活,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笔下所呈现的亲情、爱情、友情等各种人情冷暖,却让我看得数度落泪。他的作品带给我沉稳厚重的细腻感,父亲的节俭耐苦,母亲的善良宽厚,还有许多人物身上那种震撼人心的英雄主义气质,都非常打动我。他的文字,没有过多修饰,却无比赤诚,饱蘸情感,让我看到了一个老辈知识分子的情怀和担当。

路遥与川端康成的作品,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几乎读了两位作家的全部作品。这次重读《人生》和《伊豆的舞女》,是带有赏析性的,我关注更多的是作家的语言质感,对细节的把控,情节的设计,以及氛围的营造等。重新阅读的感受于我是新鲜的,仿佛之前从没有读过。尤其是有老师带着一起阅读,从中发现了藏在文字间的精妙之处。这使我恍然似有所悟,不由得感叹,以前读书,真的是看热闹居多,之所以能沉浸在书里,往往是被情节牵着,被人物吸引,没有思考。而现在,阅读的视角多了,我也会试着去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的妙处在哪儿?从作者的写作中,我感受到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身边,对我有什么启发?从中能学到什么?

如果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物在平行时空下进行对话,那么这样的阅读于我其实来得挺晚的,这使我深感以前读过的许多书都白读了。我在阅读余华的《文学或者音乐》、毕飞宇的《小说课》中,看到了两位作家对许多文学经典名作的理解和感悟,许多都是我未曾领悟和感受到的,这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阅读尚处于小学生水平,还停留在阅读理解层面,缺乏进一步的分析。

记得毕飞宇在《小说课》中说过一句话,“做一个好读者,也是需要门槛的。”我自认为,目前我离好读者还相距甚远,连门槛都还没有摸到。

我是个爱阅读的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使阅读成了我每日的生活所需,我时常会因为读到一本精彩绝伦的作品而兴奋不已。自从来到简书,开始将输入与输出结合后,我在有意识地将阅读转移到超越兴奋的浅表层面上。尽管我仍然会几本书同时开读,也还会花时间阅读一些新出的作品,但未来,重读经典是我必须要做的事。而且,系统地阅读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是我未来必须要做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