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暗算》部分读书笔记
看《暗算》,源于看电视剧《暗算》时的原汁原味观看效果,紧张而刺激,神秘而无解。那时就一口咬定,这样一个好的影视作品必然一定是先有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在那放着。
所以就有了阅读原作的欲望。瞎子阿炳的故事,是《暗算》的第一个故事。在701这样一个完全封闭保密的单位里,每个人都带有些许的神秘感。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瞎子,但耳朵的听力和识别声音能力是一般人的几百倍。天才某种意义上多半是具有人格缺陷或者人体缺陷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虚构了多少,但我只知道在《暗算》的第一个故事里,我看到更多的是亲情的力量。瞎子阿炳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每月把自己的工资寄给远在上海弄堂的母亲。母亲没人照顾,需要用钱。质朴打动读者。
后来阿炳破译的电文,立了功,提了干,甚至有了家庭。这后来的事情,都因为立功后,701对他的关怀而已,常逻辑。
故事的悲情,就在于阿炳知道孩子并不是他自己的骨肉的内幕后,选择残忍的自杀。有个原因他不愿意让别人戳他的脊梁骨,人格是太健全。
作家写作,特别是麦家的几部作品里,都会把死作为故事的结束。某种意义上,大概可以认为是一种作为麦家本人的反思,同理或许能带来某些读者的一些反思。
这在《暗算》的第二个故事里,这种哲学意味的反思,一直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随处可见,结尾这种反思成了安在天把黄依依的骨灰也安放在妻子的墓堆旁。
这是这个故事中作者最后一次反思。从活着的时候不被安在天接受的黄依依,到安在天在黄依依被暗算死后,安葬在安在天妻子墓地旁来表达对死者的反思,对爱的反思的叙述完成境界升华,依然表达一种高级的人类困境装态。
演员陈数是电视剧《暗算》里黄依依的扮演者,据陈数自己说,黄依依是她从影以来演的最好的角色,演的好,演员自己这样说,就是一种强大的底气,无需观众评判。
很多观众都是因为黄依依而记住了还有本小说叫《暗算》,他的写作者叫麦家。
这些主人公的刻画,我不知道有多少是虚构的,但我只知道有时虚构的比真的还让人信服。
好的故事,当然有出类拔萃的主人公描写在里面。在黄依依这里,她的特点很多,其中就有对科学的严谨,对真理的忘我,有不断批判性的思考,有对爱的向往,也有对皮肉之幸的痴迷。因为有了这些特质,才有了这个暗算里写的最好的故事。特质会通过故事来渲染,人物是立体的,而不是简单的一概而论或者超理性或者平庸的感性的。
讲好故事。我突然有了新的理解。所谓好故事,不是仅仅因为它有多牛逼,而是因为它的平凡,它的善良,它的不走寻常路。
文学不是讲课,更不是在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文学最大的功能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一个人战胜平庸的能力。
在我看来千奇百怪的现实世界里,如果没有这些成功的小说家的讲述,那一定是千篇一律的,平庸的一种人类生活状态,还好有文学,有会讲故事的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