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论语大讲堂

读《论语》 第八章 不重不威

2020-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落叶春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这句话,讲了五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作为君子的5个基本要求。

      第一: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很简单,就是如果君子不稳重(或者说是“厚重”[1]),就不威严。不稳重的人,我觉得有两种表现: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成熟,遇事慌张,手忙脚乱,和人说话紧张,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可能和异性交流还表现为害羞。这是一种人。还有一种人呢,表现的很乐观活泼孩子气的那种,是个乐天派,整天嘻嘻哈哈,这样的人呢,一般很受人欢迎。这两种人,我觉得做领导是不行的。领导自己遇事都不稳重,慌张的,那底下的人就更加没有主意了。所以,遇事,一定不能慌张,即使不知道怎么办,也要先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想办法。与别人说话,要不卑不亢,语速中等,谈吐清晰,思路有条有理。虽然自己是个乐天派,也不要在一些隆重的场合嘻嘻哈哈。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锻炼的,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

        第二:学则不固。这一句,钱穆先生认为有两个解释,一、承上句,人不厚重,则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一,固者固陋义,人能向学,斯不固陋,四字自成一句[2]”。钱穆先生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即整句话来讲,就是讲了五件事情。“固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固塞鄙陋,见识浅薄。“鄙人固陋,不知忌讳。”司马相如在他的《上林赋》中就这样写道。所以,这里的学则不固,是指通过学习,就可以不固陋。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不接收新的科学知识,那他肯定是见识浅薄,也就是现在所流行说的一句话:你OUT了。

        第三:主忠信。这意思很简单,做事当以忠信为主。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点。

        第四: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历来是有争议的。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禁止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无:通毋,禁止义。如果只是按照字面的解释,那不觉得孔子所说的话太没有道理了吗?不是和他同样说过的一句话自相矛盾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且如果人人都按照字面的理解,禁止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那些胜于我的人就不会与我为友,那不就等于每个人都不可能有朋友吗?当然,择友如择师,一定要选胜于自己的,这点肯定是首要的。但是,并不是朋友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学习的啊。“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才是正确对待择友态度。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清楚,只有自己自知审择了。

        第五:过则勿惮改。这也很简单,就是犯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改正错误,那么只会一错再错。

        在古代,君子是个小人相对的,是儒家思想中需要成就的人的最高境界。而这五点,对于现代的普通人来说,也依然是所需要不断追求的人格品质。

--------------------------------------------------------

[1]、[2],引自《论语新解》,钱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