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和“带”
学习了东方九型的生命教练课程,知道做一个教练最需要的是和对方同在,能用心倾听对方的声音,能感受对方的情绪,能通过倾听和感受,洞知到对方内心深层的声音和渴求,从而通过问一些启发性问题带领对方去自我探寻,去叩问自己,从而由对方自我寻求答案,得以改变认知,得以改变心态。这也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的“先跟后带”。而对我来说,我知道这种“先跟后带”的能力最终取决于一个人临在的能力,能否抛开头脑的先入为主,能否以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倾听。
自从学习东方九型以来,自我感知看问题的深度得以提升,在生命教练过程中对对方问题所需要前行的方向看得非常清晰,也经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但是昨天在看到郭敬和祥宇关于“跟”和“带”问题的觉察再一次让我看到了我自己,原来我“跟”的能力依然还非常薄弱。
之前因为和几个同学互动得较多,他们也会跟我说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征询我的意见,我明显感受到自己不想听他们对这个问题过多的描述,因为我内心早就知道他们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于是在他们向我陈述的时候我有些不太耐烦,内心的声音是你们也都是老学员了,日常都是这些问题,怎么自己就这么看不清呢。我虽然没有明显表达自己对他们“怒其不争”的情绪,但是却希望自己能给他们以启发,也算是“教练”吧,只希望跟同学沟通之后让他们去看到怎么的应对才是内心真正的答案。祥宇和郭敬的觉察一下子触动了我,原来我不想“跟”,只想“带”,而且我内在根本就不想“跟”,我看重的是“带”的结果。基于自己最近的压力,我觉得我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看问题,也静不下心来听问题,更不用说来感受对方的情绪。结果是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知道我是真心想帮助他们,但是却有点“无情”,是一种理智的“无情”,带着温度的“无情”,让人想跟你说却不敢跟你说。
九型人格中,6偏5的人是理智型的解决问题的能手,在认知见地方面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却往往不带着心,隔离自己的感受,也隔离他人的感受。在压力状态时往往立足于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祥宇和郭敬的觉察深深地照见了我自己,让我看到自己无法与对方感同身受,无法静下心来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倾听去感受,即使对方需要支持和教练,但仍被人以一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距离感。
“跟”和“带”是生命教练最关键的两招,两条腿必须要平衡,只跟不带无法让人见到真相,只带不跟甚至可能完全偏离真相,某种程度上跟的意义甚至大于带的意义,跟本身就是对对方心理上的一种支持。总的来说,不管是跟也好,带也好,跛着脚的教练都不是真正的教练,也无法达到教练的效果。只有真正做到“先跟后带”,和对方同在,而依然立于自己的中心,才能起到好的教练效果。现在想起在课堂上,不管是学员讲了什么,只要没偏离中心,老师都能真正做到倾听,都能做到和对方同在,但学员则大部分人认为别人的故事和我无关,做不到倾听。
如何做好生命教练,如何做到跟和带,这一切,难道不是取决于自己临在的能力吗,再一次认识到活在当下才是最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