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论语大讲堂三笑集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0】——怎样崇德辨惑

2019-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教育参悟人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此诗表现了女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因婚姻而与你聚首,而今我只能独行于这归里的旷野上,一路上遇到的都是“樗”、“蓫”、“葍”等恶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给恶人。最后心胸豁达而坚强。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原则,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诗经》说:‘我真的不是为了钱财,是你异心相辜负。’”

【感悟】

李泽厚《论语今读》:“仁中有智(理智),不能等同于非理性的、盲目的爱。爱恶无常,既不稳定,又走极端,均非理性,乃凭自然,不是理欲相融的“仁”的理性结构。所以说是种“迷惑”。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不仅是惑,简直就是人性中爱恨生死的一笔糊 涂帐。孔子认为,产生迷惑的原因是由盲目的“爱”引起,一般的人,心中没有是非的标尺,不能忘于“爱恶”,“我心不定,故为惑矣。”他人对自己好,即使这个人不仁不义,也认为这个人好;或者自己对他人好,他人就必须对自己好。孔子引用《诗经》中女子最后摆脱痛苦的理性,告诉人们,只有回归理性。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0】——怎样崇德辨惑

  处在失恋或迷失方向的人儿,如果能带上心灵读《论语》,就会让纠结的心释然。人生的美好,就是一个个苏醒的过程。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