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者胜——科斯《变革中国》评读
《变革中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惊心动魄变革的系统阐述。被誉为是关于中国经济的一部史诗级著作,值得一读。
上下同欲者胜——科斯《变革中国》评读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家精神被禁锢的过渡,成功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发达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站在时空的顶点,回望这段发展的历程,科斯以大师的学识和见地,从一个十分客观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从华国锋、陈云、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艰辛探索的思想解放道路。在坚守社会主义立场的同时,官方和民间改革并举,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上下同欲者胜——科斯《变革中国》评读书中分析了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解和实践。一方面毛泽东反对集权而不能容忍中央计划经济的长期存在,以及受备战的压力使他在战时形成思维方式在建国初期的延续,并形成了“由很多结构相似、自给自足的子单元汇聚成的海洋”的理想经济,由此开始的人民公社、大跃进等一系列尝试。另一方面随着知识分子和地主富农被打成阶级敌人,摧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破坏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年轻一代缺乏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敬畏,物质的叛逆披上革命的外衣,扭曲、自大而恣意妄为,终于演变成席卷全国的暴力运动,成为暴戾的政治武器,也几乎摧毁了原有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秩序。宣告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努力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上下同欲者胜——科斯《变革中国》评读书中还原了“文革”之后,处于新老交替之际的中共领导人的探索,肯定了华国锋的贡献和努力,以及罕见的政治领导力和宽容心。推动在不否定毛泽东本人,也不否认其思想的合法性的情况下,以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打开了改革之门。虽然他主导的“洋跃进”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转折时期华国锋的表现应该被记住。在我们所熟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背后,科斯为我们展示了全新的自下而上的视角,突破了我们传统思维对中国改革的理解和记忆。每一次重大改革的背后都是无数底层百姓为了生计而进行的艰苦努力,在与原有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愈挫愈勇,砥砺前行。中国的改革并没有一个设定好的蓝图来指引前行,而是由草根发起的改革与政府领导的政策实验共同推进的。也说明宽容比设计更重要。
上下同欲者胜——科斯《变革中国》评读科斯看来,中国经济的问题在于思想市场的封闭与凝固,整个思想市场处在政府严格的意识形态监控之下。在这里,科斯把中国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同国企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看成是一致的。把大学看成是在思想市场中的市场主体,本应该去关注创新和挑战,这才是激发大学这个市场主体活力与动力的源泉。但可惜的是中国的大学仍然是一个意识形态无孔不入的官僚机构,而不是一个学府。中国大学的竞争对象就是那些国外的大学。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优秀中国学生离开祖国,到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的国家的高校去求学。这是用脚在投票。
上下同欲者胜——科斯《变革中国》评读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经济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历史书,从经济角度看中国的过去,或许看得更真。正如书中所说,经济过程就是谋生的过程。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谋生。因此这本书的很多地方或许可以找到三十年来变化的一些源头,也为我们理解过去找到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度过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