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4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汪哥您检查

1.尽量把原文也摘录下来,不然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能复制就截图

2.在你些这篇文章的时候,希望你也可按照吸引人的方式(起承转合)来叙述,而不是像这样大段大段的写,让我看起来挺难受的,着重符号也没有多少。

3.我要看到一个提纲,你对你看的这篇文章的一个大提纲,最好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4.读评论,把你认为有意思的评论也摘抄下来。

“部分回答也让我有所受益,但很多内容都是基于经典案例的探讨难免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毕竟从成功案例倒推“方法论”容易,用“方法论”做出成功案例却很难。(那请问成功案例是如何做出来的)”笔者对其它的回答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对其答案表示怀疑,认为其他的答案有点事后诸葛。(这怎么就事后诸葛了?肯定的不就是认同吗,就像你对任何事都有不同的观点)他这么写,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当读者一直看回答的时候,难免会看腻,翻来覆去就这么几种模式,无非就是换了个例子继续答,而笔者想要另辟蹊径,给提问者一个异于其他答案的回答。并且,笔者将“但很多内容都是基于经典案例的探讨”这句话打上了着重符号,目的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告诉读者,这些答案不够创新。(你是如何推出基于经典案例的探讨就不能创新)随后,笔者说“所以我决定加入话题,就10多年广告实战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这句话,透露出了自己工作了十年,并不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相反经验颇深,以下回答会有理有据有干货,不是空话。这段话一共写了两句话,用了一个着重符号,开头并不啰嗦,能让人轻松进入状态。(此处分析的不错

第二部分开头直接给出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伊索寓言的《北风和太阳》,故事很简单也很简短,却是为了说明所谓“走心”的广告创意或文案,就像是故事中的太阳,潜移默化之中影响消费者的行为用了两小段,每小段之间都空一行,三个着重符号两个用在了转折处另一个用在了末尾,和上一段之间一共空了三到四行,视觉上很清晰,不给人冗长的感觉。(这里你用贫乏的文字来描述,但最好截个图,或者你自己就使用他的方法来写你这句)之后笔者就提出了“为什么“走心”的广告有如此魔力?”并立即给出了回答——因为消费者对喋喋不休的叫卖早已经有了自动屏蔽的本能,他们只会被自己在情感上接受的东西影响。(是嘛?恒源祥,旺旺,东鹏特饮,蓝狗)这一部分是三小段,每小段之间都空一行,三个着重符号。所以这一部分一共用了六小段来说明走心广告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这样的广告也能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们自愿转发。如果放在一起写,其实很长,但是分开了,显得没有那么多了,给人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第三部分一开始就是一个问句“如何创作“走心”的广告?”这也是读者非常关心的点,看了半天终于看到这里了。(有时候你可计算计算你平均读一篇知乎文章的时间,看看什么文章能让你感觉不到时间的变化,什么又能让你多花一秒都难受)随后笔者面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三小段的简述,每小段之间都空一行。给出了三个词:洞察(insight)、戏剧性(drama)和品牌/产品角色(brand/product role)。并且都用上了着重符号。这三个词真的需要用三小段来给出吗?如果不写会怎样呢?个人认为不写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后文笔者也分别写了这三个要素,并总结如何通过这三个要素的作用。如果不写,便直接进入三个词语的具体介绍中,可能笔者这样做只是为了使整篇文章看起来连贯,不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你可以试着将文章的结构自己打乱,看看效果

第四部分笔者便开始分别描写这三个要素。首先写的是洞察(insight),并在这个词语上用了着重符号。笔者对洞察这个词语描述的很详细,先是说他的表面中文意思,然后又说了英文意思,显然,这个词语是从国外译来的,英文insight除了洞察之意外,还有一层意思是“直觉”, 告诉读者向外看穿消费者的心,也要向内问自己的心。(什么叫做向外看穿消费者的心,什么叫做向内问自己,请你说清楚,道明白,我觉得文案和营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大家心中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描述清楚)很直白的写法,且通俗易懂,让人了解了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对于这个词语,笔者也提出了如何训练自己的这种洞察力/直觉力?并开始回答这个问题。其中还给出了一张图。这张图很简单,是一个数轴图,凡是学过数学的人都能看懂这张图的意思。写洞察这个词语一共用了八小段,每小段也就三到四行,且每小段之间都空一行,以及十二个着重符号。看着不是很多,但很有含金量,解释的很清楚且给出了方法。(说实话我没看懂这张图,你最好能为每一个象限举一个例子

之后便是对戏剧性(drama)的介绍,同样也在这个词语上用了着重符号。为什么要先写洞察力呢?因为戏剧性是广告张力的载体,是从洞察(insight)的点拉伸成有张力的面的过程,所以读者要先了解洞察力才能看懂戏剧性。对于这个词的解释,笔者也是先对其进行了表面解释,然后交代它的深层含义——广告的戏剧性,就是要给受众制造出认知上的冲突。对于这个词语,笔者直接给出了做法——完美的创意需要做减法,不是把好东西加到不能再加,而是再拿掉任何一点就不成立;戏剧性不是展示给观众看,而是将观众带入其中;仅仅制作精美的广告无法产生戏剧性;想要制造戏剧性的冲突就要脱离“完美计划。在这几个做法上笔者都用上了着重符号,可见戏剧性的重要程度有多少。写戏剧性这个词语一共用了七小段,每小段有的两三行,倒数第二段稍微多一点有六行,但是最后一段只有两行,以及九个着重符号。(我不是让你去数,我需要知道他为什么要分几段,加几个做种符号,文章中有不同重要的概念,每一个概念分不同的重要性可以对应多少个小段或着重符号

最后是对品牌/产品角色(brand / product role)这个词的介绍,很简短,只有四小段,说明这个词语没那么重要。(你如何看待其重要性)再最后便是总结,通过洞察和直觉找到insight,然后基于这个insight来创作有戏剧性冲突的广告内容,让品牌/产品角色成为hero去打破这个冲突制造高潮。在释放广告张力的过程中,品牌/产品想要表达的观点巧妙植入人心,潜移默化影响观众的消费者行为。并附上了这张图片,也是对最后一段的补充说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