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与市场
2024-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尹成果
过去的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市长说了算。在经济活动中,什么都得做计划, 有人说做发卡需要的钢材,都得向国家审请指标。有需求没计划的时候,就得求人走后门,占用计划外指标。计划经济时代,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军属烈属不如人熟”。人熟好办事儿嘛!那时候办事靠人,光有钱还不行,再说也没有钱。
计划经济时期,“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营业员”是最吃香的四种职业。之所以吃香,是因为人家说了算。那个年代,不要说钱还不多,就算是钱多,没有粮票,你照样吃不上饭。没有布票,照样穿不上衣,没有工业券,买不上手表自行车……甚至连一双尼龙袜子也买不上。可是只要有熟人,到煤矿拉煤,就可以装没有煤沫(又叫面子)的煤。如果人地生疏,没熟人(又叫没面子)时,你就得装煤沫子。这就叫“没面子的有面子,有面子的没面子。”虽然有点咬嘴,但事实就是如此。
好在我们终于明白,计划经济模式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并最终抛弃了这种模式。而选择性的试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摸式。在经济活动中,不再人托人脸托脸的去找市长,批指标。在市场上,光人熟不行,还得有钱。没有钱,市长来了也不行。
市场经济以价值规律为杠杆,不停的利用价格,来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商家和企业之所以搞活动,就是叫人消费。只要有人买,厂家就拼命生产。只要价格便宜,消费者就疯狂购物……对生产者而言,只要赚钱我就生产,对商家而言,只要有需求我就进货。
如果说商品短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那么过度消费与浪费,便是市场经济的后遗证。短缺经济时,市长说了算,有了市场,金钱说了算。没有钱,市长说了也不行。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