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爱好者红林社菩提岛原创文学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第一章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林主人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从无法可说,到无法可得,再到净心行善,佛祖如来已经将所能抛弃的都抛弃了,能讲的都讲了。但,他还是承认了现实,着眼于当下,继续坚持“紧密联系群众”的传教路线。因为绝大多数的修行者还都是凡夫俗子,还不能理解净心行善中的心不住法,法无善恶的智慧。在世人心中总是认为法是善法,经是善经,如果按佛祖如来说的经不分善恶,那还修什么行,得什么法,行什么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一心向善(以孝为根本)的人,举手投足之间,俯仰坐卧之间,一笑一念之间,无不善美。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务必使心常存善念。时常修正,时常省悟,才能发心从事,将善念行之于起止之间。可以细微到一个招呼,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小,其实是善的根本,善行的根本。至小为无,无则即空,空则包容,即为善德。

世人自小接受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教育与思想,所以,善恶对于世人来说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如果没有善恶之分,世人将失去做人的标准与做事的动力。净心行善分中佛祖如来说法无善恶,说是善法,只为开悟世人,权名善法。《梵网经菩萨戒》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善小与因小见大、见微知著、水滴石穿的道理相近也。世人多好大,而少能领悟佛教语“一滴水中看世界”。晶莹的一滴水,有如明镜,足以鉴人,或任人自照。

善与恶,总归是世人凡夫区别事物的标准。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云:“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这里的“善”,不单是好的正确的意思,还有“最恰当”的意思,而人类社会中“最恰当”的事与行为莫过于上善若水,效法自然,顺势而为。但,世人的认识与意识中对“善”的理解还停留在“好的、正确的”的阶段,还没有上升效法自然的境界。

世人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和与之引发的自发为是,造成了世人的痛苦,这是实事,正是这样的现实,才会有了佛教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类问题与社会现状,佛教也就不会存在,因为没有存在价值。在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会长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