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满足于当下的选择
“很多人说,女人三十,是个关口”——来自电影《29+1》。
近年来,不乏关于三十岁的话题,而且大多是高度忧思为主,让许多人不觉惶恐。
许多人就像《29+1》里的林若君那样,每天有条不紊的生活着,从早上6:30分的闹钟开始忙碌一天的生活:洗漱—护肤—吃早餐—化妆—出门上班。
每一个步骤,背后都会有个“不想上班”的念头,直到出门一刻,立刻安利自己:“很想上班”。
看到这些镜头,我相信每天奔走在上班路上的白领美女们,都会会心一笑,这简直是不能太真实的写照。
三十岁,很多人恍如林若君的精神化身:日复一复,有时感觉自己很努力,然而有时又会感觉不知道希望在哪里,有个谈了多年“感情稳定”的男朋友,可是怎么也扯不上结婚的日程……
其实有时并不是三十岁让人惶恐,而是三十岁,我们才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开始变得惶恐,因为真实的生活总在刺激着我们:
我们一直努力去达到的事情,然而并不是自己最终的所想;我们以为我们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追求的,但是发现其实只是虚度余生;以为身边那个长年相伴的人,原来灵魂早已走远。
我也反复思考三十岁后的人生,当真正想透,就不会惶恐。
惶恐往往来源于焦虑,焦虑来源于未知。
其实,三十岁也不过如此。
《29+1》里的林若君说“我一直都不会有一无所有的感觉,因为我每天都在努力做好自己。”
看起来励志无比的话语,到影片结束,林若君才真正找到生活的真谛:并不是一味追求那些看起来很好的东西就会幸福?自己看起来的努力,也许只是别人眼中的虚度余生,行尸走肉。
而过着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女孩子黄天乐,感觉一无所有,却永远乐天知命,不为生活所困扰,身患癌症却坚持环游世界,寻找爱情,告白初恋,甚至从未因为微胖身型错过美食。
她真正快乐的真相,只是每一天的小确幸:写日记、拍此刻照片。
站在旁观者角度,虽然影片鸡汤满满,可是我认为林若君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失败,她不开心的原因,只是她还没找到自己认同的生活价值,她一直活在别人认为的美好当中,所以她失落和不开心,包括那个所谓“感情稳定”的男朋友,早已灵魂出走甚远,她还活在我还有他的状态,这点是她既可怜又令人心疼的地方。
而黄天乐式的开心,是教会我们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
世界本来就存在机会成本,不会在同一段时间内给你两种生活的体验,你选择了其中一种,必定会失去另一种可能性。
打个比如,你选择了单身,就不可能有老公孩子一家温馨的场景;你选择了结婚生孩子,就不可能拥有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
每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你必须承担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后果。
真正生活的本质是:不管你选择那种生活方式,你都会面临着机会成本。
《美好的意外》影片里,讲到一个女律师因一场车祸而被错送到命运中转站,然后影片通过“神化”的手段,讲述了她由于是被误判,如果想要重回人间,需要顶替扮演另外一个角色一周,才能恢复原来的命运。
本来一个独立优秀又傲慢的单身女律师,无论是衣品,收入,甚至外貌都兼优的女人,突然摇身一变需要扮演一个居家多年,身材走样,零收入,还要天天照顾一对儿女和老公的全职主妇。
而这一切,还是命运安排,既不能不做,还要做得不露破绽,这种剧情想想就非常有意思,虽然影片有点神化的成分,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却让人有种重头到脚的冲刺感。
按理说,一个那么优秀又有品质生活的女性,理应过得比这种家庭主妇幸福许多。
但是命运的安排,让她改观了许多,原来全职主妇承担的这些责任,一点也不比她打官司容易,还要面临一大堆的琐事,要提前煮好全家的早餐,还要送小孩子上学,晚上还要准备好众人口味的晚餐,而自己连件衣服也不舍得买。
经过命运的安排,她在同一时空下,却体验了两种命运的方式,她猛然发现,并不只是打官司才是实现自我价值,才是高大上的生活方式,而有时做全职太太,也是一种神圣不可缺少的角色。
如同命运使者所说:你扮演的这个角色,在他们家庭成员心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最后的结局,这个全职主妇最终还是被命运所终结生命,而一周之后,女律师恢复了她原来的身份。
这一切都像是一个梦,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梦,因为它满足了一些人的心理,就像之前那部《夏洛特烦恼》的影片,也是击中了人们幻想中屌丝变男神的心理,而这部影片满足了女性,在同一机会成本下角色互换心理。
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满足于当下的选择。
三十岁,经历那么多人情世故,阴晴圆缺,慢慢那种若隐若现的痛,便结了咖,逐渐变成一种深沉的,藏匿于心底的勇气与坚持。
三十岁,过你真正想过的生活。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