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产生执行力
稽核、案例、考试是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在工厂实施管理变革最有特色的三个动作,甚至可以说,这三个动作是管理变革的一些规定动作的粘合剂、催化剂。如果没有稽核检查、案例研讨、流程考试,那么,我们在企业推出的许多的管理措施,如:部门重组、职责定位、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等等都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或流于形式,或失去价值。很多企业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都定得很细化,很明确,但却是一纸空文,不能执行,因为做与不做,没人检查,无奖无罚,自然流于形式。有的文件甚至相关执行人从未见过,见过的人也不甚理解,这些文件可以说从一开始拟定就不打算被执行的,是形式主义的产物。还有些方案,如绩效考核等,企业主是抱了很大希望的,但由于在各种数据的填报、传递、统计上并没有严格受控,最终以假告终,也不得不成为了一纸空文。由上可见,管理的动作和方法,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组合方式的不同,关键是抓落实。欧博企管并没有发明常人无法企及的管理思想和妙招,只是在将常规管理动作的落实上,摸索出了一些独到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重点体现在稽核检查、案例研讨和考试培训上。
稽核:主要指成立专门的稽核中心,以稽核中心为龙头,形成完整的稽核体系。有部门与部门的相互稽核,流程上、下工序的相互稽核,稽核专员针对专项工作的稽核等。稽核的目的是督促任务的落实和各项制度、规定的被执行,检查进度,发现错误。通过开处奖惩单和稽核通报的方式,让犯错的人和没有严格执行规定、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人,有强烈的压力感,有被约束、被监督感,做得好的人有被承认感和荣誉感,从而在外力的影响下促成事情朝着对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
案例:案例主要是指在稽核中针对重点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的一份专项分析报告,当然也包括非稽核活动中,随意收集到的一些问题的专项分析。内容包括问题描述、原因分析、改善对策等几个方面,通过会议讨论和内部通报的方式让大家知晓。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关注自己工作的过程,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工作的习惯,不要遇事做完就了事,而不求改善。在自身案例分析中融入外在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学习并且进步的最有效的方式。
考试:考试主要是针对流程来进行的,当然也有针对各项制度而组织的考试。为何要重点针对流程来组织专门考试呢?原因很简单,不理解、不熟悉绝对是执行的障碍。流程订出来了,但它是要求人们天天去照着做的,它与很多制度不同,制度纯属于“电网”性质,不去碰它,它永远与你无关,而流程则是一条航道,行船的人必须循着航道走,你不熟悉、不理解能不翻船吗?要熟悉加理解就必须学习然后考试,老板也必须参加考试。只有考试过关了,我们才推动这些流程,然后进行稽核检查,违者处罚。
总之,在企业实实在在的抓变革,就会懂得一个道理,很多事情要真正出成绩,就必须采取与思考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做事,思考是跳跃性的,是可以用没有任何指向的虚词联结起来的,它只要闪光就行了。而改变一个企业却必须设计一系列非常连贯的动作,中间一个漏洞都不能有,然后持之以恒的去推动,一个一个环节的去检查,事情才能有改变。任何跳跃在这里都是有害的,也是无知的。我们设计的稽核检查、案例分析、考试培训等动作只是希望能将个人的知与行,行与果,自己的行与他人的行有机的、无缝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动作的链条、责任的链条、制约的链条,最终使企业成为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一台持续赢利的机器,高效运作,既为社会,也为个人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