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能成为巴菲特?
《成为沃伦·巴菲特》的纪录片中,巴菲特说: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在价格回升至真实价值附近时卖出。这与幽默家威尔·罗杰斯反讽的话如出一辙:挣钱的方法就是,股价下跌时买入股票,等到股价上涨时再把它卖掉。如果股价没有上涨,就不要买股票。
你能成为巴菲特吗?你需要成为巴菲特吗?让我们来看看吧:
1、投资理念。伯克希尔从来没有拆过股,不分红。本人也没有查到巴菲特减持股票的信息,我很纳闷:难道巴菲特不需要减持股票改善一下生活吗?投资在他这里成了纯粹的智力游戏,也就是说如果把你的真金白银像斗地主的金豆一样玩,赢再多也不套现,这游戏你会玩吗?你会认为这是值得玩的游戏吗?你可能会说:好想打开玩这样游戏人的脑子看看里面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现实的中国商人1500万拍得巴菲特午餐,随后股票套现走人,得知最后结果的我很生气,你不必花那么多钱大老远的跑到美国去吃顿平价自助餐,只有给我150万元,在国内豪华餐厅我提前告诉你卖股票。美国佬想用他们的一套商业价值投资理论打遍世界是行不通,各个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游戏规则迥异,就拿我国与美国类比,一个走市场道路,一个是政府主导。投资方向是由政府的决定,钱、人力资源、政策优惠都是行政力量决定,你跟市场还是政府走?
在我国,最典型的两个行业是地产和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就是地方政府充当运动员、裁判员与银行印钞票为主要动力的泡沫制造,现在到了美好的幻觉不能刺破的局面了,这个泡沫破了是没有一个赢家,无论国内、国外;超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更是一个踩着民众选择权、兜售人们隐私权的庞大市场,无所不在的骚扰、诈骗电话,网络假货横行,企业辩称我只是平台,监管说你要履行主体责任,完事,没有后话了。印象中有个高速公路车祸,驾驶员因为低头接电话发生伤亡的车祸,最气愤在后面,来电是骚扰电话,无处不在骚扰电话,触及到我们生活的24小时。有互联网巨头的富豪说:用户愿意用隐私获取便利。巴菲特的一套价值理论吃遍天下行不通。
2、巴菲特的公司主营保险业务,表面上是一些玩统计学、靠数学计算生存的公司。保险其实是一个合法牌照的赌博公司,每个索赔人得到的钱都是从判断失误者哪里拿来,零和博弈而已,只有玩的人多庄家才能挣钱。同样是保险在中国玩法变了,缴纳保费时的爷,到理赔时却变成了孙子,自然保险业没有信用可言,为了生存中国保险业进行理念创新,投资型保险,外加刚性兑付,从长期来看这就是一个证照齐全的庞氏骗局,出清时就知道谁在裸泳。据我所知,上海有两个富豪试着走巴菲特的保险之路,基本失败。
3、IP效应。我们普通人几乎没有这个力量来助力。自从巴菲特开始成名后,是巴菲特来投资了,然后提升企业信用;还是企业本来确实有实力,仅仅是被巴菲特相中,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模糊。再举个例子,假设富二代王思聪投资一个电竞企业成功,是他目光敏锐、管理有方,还是自身的其他资源效应帮助他成功?马太效应(马文·明斯基称“投资原则”)清楚表明: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得,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你只是普通人,你的投资企业不会凭借你的加入获得加分。
4、活得够长。巴菲特的巨额财富中,99%都是在他50岁后获得的。这是一个年龄的筛子,哪怕你天才,没有足够的寿命来等待这漫长的复利周期,你也会从筛孔中掉下去。就算你有长寿的天命,在滚雪球的初级阶段(20-50岁),你的日子会过得很拮据,想想吧,你要凭什么买房、买豪车、娶到老婆,这些都是用金钱才堆积起来的事实,把钱与享受这对矛盾体叫理想和现实不匹配更合适,摆到你面前给你选择,不好意思,残酷的二选一。
5、僧侣一样的信仰,每天信徒般的作息时间,阅读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巴菲特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州,奥马哈市是沃伦·巴菲特的出生地,按地理位置相当于我国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吃的是多年不变的麦当劳早餐,没有豪车加持,多年不变的投资信仰。不关心除了商业以外的所有事情。你有这么多钱,让你居住在长沙市望城区老宅里,在知味观、新丰小吃店里吃鲜肉小笼、肉末粉丝(见识不多,只能给杭州小吃打个广告),在北京、上海没有豪华物业,不养小三,过年不去贫困地区给困难户发现场红包,钱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愿意过这样日子吗?本质上巴菲特几十年重复简单的生活,与僧侣每天诵经、教徒礼拜祷告这种单一信仰的生存状态是一样,只是巴菲特的圈子是商人,他们影响力大,操作着我们每个人毕生渴望的钱,我们与巴菲特有“钱”这个媒介让我们可以畅通无阻与他对话而已。
6、在《成为沃伦·巴菲特》的纪录片中,巴菲特个人世界婚姻、社交几乎是一团糟。巴菲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与老婆苏珊没有共同语言和爱好,苏珊为追求自己的生活离开后,巴菲特以可乐汉堡为生。苏珊介绍咖啡馆的女招待门克斯来照顾巴菲特生活起居,她以一手出色的煲汤手艺赢得了巴菲特的心,后来,她搬进了巴菲特的老房子,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门克斯和苏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每逢节日,她们会联名为朋友们馈赠礼物,落款依次是“巴菲特、苏珊、门克斯”。世俗的栅栏、法律的障碍被他们清理得干干净净。
作为普通人的你能与老婆不离婚,还能公然与另一个女人同居,道德的唾沫都可以淹死你。你可能会说身边某某富人就公开有好几个老婆,仔细探究起来,如果这些富人与小三、小四的关系抛开钱与美貌编织起来的纽带后,还能继续维持,我表示怀疑,不然,怎么会小三、小四、小五年龄都在递减,有情怀,富豪们玩个情人年龄递增的案例给我看看!在巴菲特那里法律、道德、伦理等统统躲了起来,巴菲特成为世俗外的人。看看你身边生活不能自理人是什么结果,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支持环境,哪怕周围人给你小环境,大气候也不容许你。
7、抽中‘卵巢彩票’?巴菲特说: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如同抽到了‘卵巢彩票’”。看看这张彩票到底有多少约束条件:早50年出生?出生在朝鲜、非洲?巴菲特是个女孩?老师不是格雷厄姆而是左岸小资等等,你会看到,事前无法想象产生现在这个巴菲特,只能事后看到巴菲特点点头说:哦!这个人是巴菲特,一个投资天才。
也许上述情况稍微有点不同,昌南国的兔子窝·自助餐先生也可能成为一个价值投资的典范。从事后假设的合理性来讲述一个精彩故事,很动人。每个成功者都可以写成一个合理性的励志故事,但是我们成不了他们,你的出生、教育、周边的社会环境注定你只能演艺唯一的与众不同的故事,你要成为富翁,就必须放弃很多你不可能放弃的东西,还得有很多偶然的运气来帮助你。你还相信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巴菲特的故事吗?
你肯定会反问:难道巴菲特的故事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吗?答案是:纯粹那套投资挣钱的理论是没有价值,但是追随自己信仰并成功的过程是我们膜拜的典范。巴菲特追求金钱却不喜欢钱的悖论故事告诉我们,信仰才是我们唯一值得过的生活。在当下中国几乎所有人价值中心都锚定钱的畸形社会,它假定了我们都是完全一样的复制品,没有个性的差异。我们内心的声音被家长、邻居、老师、社会抑制了,物质压垮了一切。也许可以试着做:保护动植物、成为老师、帮助底层人们、获得女人芳心去获得性体验、做个木匠….这些可能会获得你以前没有的快乐,它们就是你内心的声音,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肯定不同。
在我不能成为巴菲特情况下,我也能成为巴菲特?是真的吗?
这是读丹尼尔·丹尼特的《直觉泵》后的第一次试航,也不知道首航效果会如何?一般文章都会配上精美图片,本人也没有什么图片资源,当然,更怕误用了视觉中国的图片,该公司以后跟我来算账,只能附上一渔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