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行”就是破阶而上
每一个个体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开始,呼吸的空气、吃进来的食物、接受的一切光影刺激、声音信息都在不间断的构建大脑认知。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一个大脑认知都是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文字是勾连不同世界的桥梁,而凝聚共识是成就伟大的根本。
仔细想想凝聚共识这事,相当于在不同的认知世界中植入共同的信仰。
共识就是通过语言打入大脑的魔咒。
认知不同,每个人只在自己的世界中长大,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这倒不是自私或者怎样,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完全知晓别人的世界。
军营是凝聚力最强的组织,因为每天朝夕相处、经历相同,还可能一起面临生死,在危急时刻本能的把自己的生死全权托付给战友。
所以没有共同、最起码相似的经历,是不太可能有深度的链接的。
人和人之间所谓的相见恨晚、志趣相投,本质上是过往经历很大程度上的重叠。
人们往往因为相似的经历走近,又发现还有很大的不同而产生摩擦,最后有的分道扬镳,有的一起共同经历新的生活进而产生共鸣,建立信任。
所以信任的本质是相同的认知。
相同的认知绝大多数来源于共同的经历,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秩序,就是以建立出虚拟的想象共同体、共同经历为根基。
有了这个根本认知,就会明白,为什么“场景营造”和“规则制定”是最最核心、最需要修炼的技能,“场景营造”是战术层面的共同经历构建,而“规则制定”就是战略层面的。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构建的世界里,认知边界就是自己的世界,打破就意味着否定自我,修行是逆人性且对自己很决绝的一种姿态。
而能帮助我们修行的都是贵人,有的时候是高人对我们指点提携,更多的时候需要某种意外以暴烈的方式打破我们固有的生活状态,比如一些人或者事在竞争中给予我们迎头痛击,不管愿不愿意,打破边界就是人生提升的契机,不管是什么样的机缘,是善的还是恶的,都是我们成长的机缘,
只不过在回报的时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善缘善报,恶缘直报。
举个最现实的例子。
我们在社会上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贵人,所谓“贵人”,是能与自己产生链接甚至提携的牛人,世间牛人千千万,为什么和自己产生机缘?
为什么是“自己”?
根据信任本质是相同认知的根本逻辑,首先就得学到牛人的思维逻辑,然后盘点自己的资源,找出有共同经历的切入点,就能产生链接的可能,然后就思考如何把可能变成现实。牛人身处高阶的位置,他自己就是资源节点,也就是说有八成的资源是闲置的,我们只要找出和自己资源可以结合的点,把牛人的资源落地创造出价值,这就是深度链接,而且是有很大话语权和自主力的链接。
就是这个说出来很简单的套路,一定有效,但很多人就是任由机会错失,首先对自身没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资源没有充足的庙算,却总是困惑于自身没有长足的进步,活在自己的认知框架里,原地打转,怎么可能呢成长变好呢?
玄奘法师发无上愿心一路西行,几乎天天都在面临生死,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在那烂陀寺又一身荣耀,还是不改初心,取得真经返回大唐,直到圆寂还在培养人才、主持翻译和文化交流工作,他的一生就是修行,且不说学识渊博,那所有历经的苦难、生死考验以及荣耀对于那颗愿心都是磨砺,让其愈发的晶莹通透。
这才是修行。
不管是学习还是修行,都要得法。
爱智慧、求大道的路上荆棘遍布、险恶万分,绝没有轻轻松松这回事,凡是能速成或者所谓“捷径”都是满足人性但有害修行的毒药。
我们学习讲究站在知识源头,修行讲究求正法,我的修身正法是源自《童子五十三参》的“万物皆备于我”,一辈子就是在寻求共同认知上下功夫,以此衍生出来的认知本身就是时刻准备汲取外界精华为我所用,但如果认知源头不是建立在寻求共同认知上,就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然不容易有突破,也不容易抓住机会。
学最前沿知识得站在源头读大量的论文,那是无数智者一代代传下来的科学方法,大多畅销书却是迎合大众心理的;求道更是如此,没有执着的意志和超绝的耐心,连真知的影子都见不到,就会陷入邪魔外道的迷障当中。
发心要端正,凡是速成或者求“捷径”的都是心魔,我们普通人就是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没有足够的历练积累就想这想那,都是妄念,妄念沉重就会急功近利、使动作变形,更会丧失真正的机会,和成长突破的契机。
从这个角度讲,阻碍修行就是心魔,阻碍打破边界的一切念想、诱惑、荣华、虚荣都是迷障,我自己最大的福报就是从小就修正法,一颗平常心,虽然极度自信甚至自恋,但永远都在求知、修炼、成长。
人作为社交动物,都有虚荣心,都渴望关注,所以会表现出轻慢、居高临下、不在意、好为人师等等,谈不上缺点,但会阻碍修行,遇上那些锋芒内敛、十分低调、甘于处下的人会有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轻慢,这是没有训练或者缺乏修行最正常的人性反应,但事实就是一丝轻慢会错失一次突破的机会,更会暴露十分的真实,有无限的危险。
所以修行的态度是战战兢兢、如涉春冰,不要设限,层层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