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本布衣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做人必须要知道的一个残酷真相

2017-05-14  本文已影响133人  悟恩说事

1

生活中有很多吊诡的现象——

读书时,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有更大概率赢得老师的宠爱,成绩差的则更容易遭到老师的漠视。

于是:老师会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令他们的成绩好上加好。成绩差的呢?受到待遇更差,导致成绩更不好。

工作了,业绩好的员工会有更大概率得到老板的青睐,业绩不好的员工则会更大概率地被边缘化。

于是:老板会把更多资源分配给好员工,令他们业绩的一骑绝尘,而业绩不好的员工的处境则会雪上加霜。

生活中,富人缺钱会更容易借到钱;穷人借钱则往往遭遇冷眼。

……

怎么回事呢?

2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有一则寓言。

国王要远行,临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之后国王回来,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然后,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然后,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然后,国王下令,将他的那锭银子赏给了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

原文里的“有”和“没有”本义上讲的是“信心”,是对神的信靠度,是意识。但解读起来,明显契合了物质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很多现象。

最起码我们知道,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大的雪球滚起来会比小的雪球滚起来粘得的雪花更多,不是吗?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说过:“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默顿给这种社会心理现象也命名为马太效应。

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

积极在于——

1)防止过早承认尚未成熟的,或貌似正确实际上是错误的成果;

2)效应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奋斗,且奋斗是以超越名人的成果为目标,因而形成良性竞争,说白了就是能促使更多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消极在于——

名人与未出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追访者趋之若鹜,桂冠纷至沓来,一些没有清醒认知者会居功自傲,继而摔跟头;而后者则因无人问津,难以出头,可能还会对前者滋生嫉妒情绪,甚至加以非难。

3

回到文首说的“吊诡”现象,这些现象表面上不公平,但深究也有其合理之处。

不是么?学生成绩好有两种可能,一是天资聪颖,二是后天努力。

而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说明他们身上有足以被肯定与彰显的优点(聪明或努力)。

那些业绩好的员工也是如此:要就是天赋好,要就是很勤奋,要就是资源足。

富人和穷人借钱亦然:银行自然会更看重富人的融资需求,因为富人有赚取财富的经验,让银行有更大概率收回贷款并赚取利息;穷人一没资产二没能让银行看得到的资历、实力,它不是慈善机构,岂敢冒这个险?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越是烂泥越是无人帮你扶上墙;

越是高贵,越是搀扶者众(如帝王)。

总之,马太效应出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除了学业,事业,还有家庭成员,还有朋友,圈子……等等,不一而足。

马太效应对应的是咱们的传统经典,老子《道德经》里说的“人道”——“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不足了,接着“损”;有余了,还要“给”。是不是很异曲同工?

而且,既是“人之道”,说明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叫嚣,抵制,质疑,不能改变;大呼不公,难以撼动。

我想,这是由人性决定的——马太效应及“人之道”与人的“趋利避害与自我保全”有关,甚至可以说,当中呈现的“优中选优”,“强者恒强”或许正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一部分: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传承好的,摒弃不好的。

承认并堪破这个真相,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让自己变得强大,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困惑,抵触以及抱怨都没有用,要突破,变强是不二选择。

有的人总会用“资源”当作自己故步自封的借口。

资源之用处毋庸置疑,但不少人对资源二字的认知还是浅薄了些——资源就是关系,就是后台,就是上面有人呗!我没关系没后台上面还没人,所以只能无能为力,只能混吃等死咯~

身靠大树好乘凉,这话没错。除却前世今生因果轮回论,单从今世来讲,确实是不公平的——有人福报大,生在官宦家,长在富商家。那是前人种了树,现在他们可以乘凉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无解。无解的问题想多了除了谋害脑细胞,给自己无谓的压力和愤慨外,丁点儿用处都没有。

但盲目夸大这种先天资源的作用也是一叶障目。把祖上养肥的大树等同于资源,无疑是以偏概全。

首先要明白的是,即使是家族传承的大树也是要栽要种要施肥养护的。有人福报大,做了官二代富二代,那是因为前人种了树,现在他们可以乘凉了:对于整个家族而言,进阶就如同接力赛,是一代一代人累计的成果。当然,事实上,很多都富不过三代,这里不表。

事实上,无论是哪个幸运儿,往上回溯,也总需要有“无中生有”的那一个——说直白点,他爸不努力,但他爷爷一定努力过,他爷爷不努力,但他太爷爷一定努力过——从这个角度讲并无资源大小造成的不公之说,只有资源累积的早与晚之别。

其次,不要盲目夸大关系资源。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也是讲投入产出的,也要算风险/收益比的,他们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傻子,你没有足够的东西拿出来交换,鸟你才怪:扶你上马送你一程是人情,对你视若罔闻甚至避之不及是道理。

可见,无论怎么看,着力点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也只能回到自己身上。

4

总之,即使是雪中送炭,也多是出于同情,不能长久;而锦上添花,即使当中带着功利与目的的攀附,也暗含着或多或少的尊重。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有机会叨别人得道的光,唯有拿出自己“得道”的决心和勇气。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并不是百米冲刺。倘若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唯一的选择,也只能用力向前奔跑。

而对于一个团体如家族而言,就更是一场接力。家族当中的一个成员即使是向前迈出了一步也是整个家族的胜利:因为这一步,或许能让其下一代,更早出发。

突破阶层固化,起点永远只在自己身上。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祝顺利。周末愉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