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堆火引燃另一堆火,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艺术。
五岁的小朋友正在上幼儿园,乡下老家有事,平时在看守,陪伴小朋友的奶奶艾淑不得不回家,虽不耽搁接送小朋友上下学,但还是把这件事与小朋友交流。
小朋友便对奶奶艾叔说:“你明天回小李屯老家,老家人问你,“你怎么你带你家小朋友来呢?你就说我家小朋友正在上学,不能耽搁,所以来不了””。奶奶微笑着看着小朋友:“好的,我就这样说。”
小朋友能够按照一定情景进行想象,注意时间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平时训练读书,对话的结果。
今天周六,艾娟要回乡下。因为艾娟的父母昨天已从儿子那里回到老家。孩子都很孝顺,每到冬天都要求老人与自己一起,因为不是在县城,就是在市区,住着楼房,取暖生活都相对方便。并且能够及时得到照顾,起码不用洗涮,承受严寒。艾娟嘱咐老人无论在谁家住着,退休金全部给他们就当是住宾馆,交的生活费,他们好高兴些。艾娟也是用不同的方式救济弟兄们,总感觉钱散人聚,自己有退休金,让嫂子弟媳高兴。
可年至耄耋的老人确实不愿与孩子一起,因为感觉众多不便。老人总以为自己有退休金,不用向孩子伸手要钱,还能攒下不时救济需要帮助的人,如:孩子男婚女嫁,结婚生孩子,上大学等等,在乡下老家,能节省,有剩余。有钱才是说话的底气。有自己独家院,生活自由,想吃什么做什么,起居随意,更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辈子的街坊邻居闲谈聊天,随时都可以到打了一辈子,深爱的田间地头转转。
老人在农村老家说是什么都有,可是,当回家时实际除基本的米面油,什么多没有,都是孩子回家临时买,或者回家时一应俱全带着。
老人在县城兄弟家住着,由于交通方便,艾娟会隔三差五见见老人,每次自然不会空着手,拉拉家常,唯恐老人天冷不能出门,缺少交流,憋的焦虑,抑郁,守着儿媳不能说,不能道。
艾娟也是唯恐老人刚回家,缺东少西,便回家看看,做以适当购置,让老人能够很好生活。
小朋友便对艾娟奶奶说:“奶奶我不能与你一起去见姥姥了,因为我要跟妈妈去照相。”
今天小朋友的妈妈歇班,小朋友也不上学,便想借此时间去照相。因为小朋友当初几千元定下的套餐,还没照完。
五岁的小朋友能够清楚,合情合理表达自己意思,这都是艾娟奶奶陪伴,教育引导多读书,多交流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结果。
可见,对待孩子尤其幼小的孩子要因势利导,科学引导,精心施教,贵在认真,专心,坚持,方可久久为功见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