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干货创业

融资谈判:你讲ABC,投资人想听CDE,这个怎么破?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秒见__中小企业首席成长官

找创业方向、找融资、带团队,是一个合格CEO必修的三堂专业课。在调研中发现,约65%的创业者缺少完整的融资经验,对于如何做一份优秀的BP、向投资人介绍项目并引起兴趣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融资谈判中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点存在很大差异,创始人喜欢按照ABC来介绍项目,而早期投资人关心的核心点是CDE,就会导致沟通错位,这是很多创投双方低效沟通的根本原因。沟通过程中,如果创业者能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常见的五个沟通技巧,成功率必然大大提升。

创业者认为,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投资人充分了解到自己的项目优势,在细分领域里足够优秀就可以打动投资人。但投资人并不是这样想,他永远在筛选那些可以让自己有暴利可图的项目。

对投资人而言,仅仅阐明你拥有一只良种蛋只是开始,而有本领将这只蛋孵出小鸡,孵出小鸡后有本领将小鸡养大,继而让鸡下出更多蛋,再将这些蛋卖到市场,收回投资,获取红利,这才是投资者所关心的要害性题目。

当创业者介绍项目优势时,要将盈利模式作为重点,告诉对方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包括处于早期还是晚期,未来几年的销售额、利润,在市场中的份额等,从而让融资谈判顺利进行。

融资沟通过程中,战略规划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可让投资人清晰地认识创业者未来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指导方针。然而,如果创业者认为靠一幅宏伟蓝图就足以打动投资人就显得天真了,这样只能让自己陷入“自嗨”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投资人关心创业企业的发展规划,更关心企业何时上市,能否让自己投入的资源变现。风险投资公司一年要听数百位企业家阐述他们的创业计划,之所以最后投资的企业不足约见的1%,就是因为大多数创业者都没有踩到“点”上。

因此,创业者介绍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时,可着重强调上市环节。当然,创业者提出的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能毫无根据,必须让投资人信服。

很多创业者介绍自己的项目时,总喜欢炫耀创业团队成员的高学历、高知名度,认为这样才能受到投资人青睐。其实,投资人考察创业团队的目的在于,防止自己的钱打水漂。他们更关注团队是否有能力完成企业的发展规划、克服重大困等。

创业者介绍创业团队只有强调团队执行力,才能强化投资人对项目的信心。另外,创业团队不要放在BP的最开头,而是换到后面以论证企业发展规划的可行性。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最后开价的人最值钱。虽然计划书里面有详细的资金使用额度与财务分析等,但投资商还会问你。如果他不问,你不要强调你想要多少钱,而是要把话题重点放在你的优势和他的收益层面。

很多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心理,“向投资方倾盘托出,万一融资失败,就将商业机密完全暴露了。”其实,创业者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不要怀疑投资人,不要隐瞒自己的核心部分。

投资人在不了解项目细节的情况下,是很难甚至可以说根本不会做出任何决定或着表态的。另外,创业者遮遮掩掩地介绍,过于谨慎的态度,只会让投资人感觉你没有充分的自信,缺乏合作的诚意。

略以上任意一点,创业者都有可能陷入“自嗨”模式,自然而不自然地认为只要自己的项目足够优秀就一定能拿到融资。创业者必须细细揣摩投资人的意图,刻意培养沟通谈判技巧,才能保证企业融资之旅顺利进行。

1:清算优先权——分”鱼“还是分”船“?

清算优先权解决的是在退出时平衡投资和股权回报的不对等。企业发生清算事件的情况下,从可分配财产总额里,先给投资人分配投资和约定收益率的款项,剩余部分,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分配,这样是否合理?

举个例子:投资人出钱买船,创始人去打渔,约定二八分,三个月后创始人退出,三个月的鱼二八分,那么船是否也二八分?因为买船的钱不是二八出,都是投资人的钱。再引申一下:打了十年鱼了,船也旧了,而获得的鱼量价值无限大,那么就基本上可以忽略船的价值。

清算优先权的条款产生的原因是出资义务的不对等。还有另一种方式:清算的时候投资人可以有两种选择权,第一种按约定收益率只拿走本金和收益,第二种,放弃优先分配,按照股权比例整个分配。所有投资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股权类,债权类。股权类高收益高风险,债权相反。有一点是公认的,不可以有一方取得这两类的好处,另一方得到两类的坏处。如果项目做失败了,投资人不可以找创始人要;有的在投资里面设置陷阱,规定项目失败了要由创始人打工还钱。

谈判技巧1:当面对成熟的投资机构,并且不愿意请律师的时候,只要用阿拉伯数字描述的部分,都可以谈判(比如清算优先权的优惠比率),初创按照固定收益率比较好。当公司发生清算事件的时候,才有义务给投资人还本金和利息。公司法规定公司注销环节必须按照股权比例分配。有两种情况:资产卖了,买方把钱打到公司来,可以通过分红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公司把股权卖了,这种情况通常叫做二次分配。

谈判技巧2:可以约定若利润超出一定的限制,那么投资本金不再归还。

谈判技巧3:如果创始人在项目里有出资的话,把出资部分算清楚,该部分有优先权。

2:成熟条款——创始人获得股权的“时间表”,未到时间的股权犹如未成熟的果实,享受不到股权的“滋味”。

股权未到时间时,在几年时间内,创始人都要稳定全职工作。不仅仅作为创始人,对于员工的期权、联合创始人都需要约束。创始人获得创始股的责任就是带着项目走过创业期,在未完成的情况下,若创始人不能继续下去,得有人接替担任此责任,创始人不能抱着股权不放。

成熟结构:对于创始人,按年来算比较多;对于联合创始人,按照两年比较合适。通常合作问题发生在一年半左右时期,届时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按照公司法,创始人拿到了股权 就对它拥有所有权,需要对其赋予某条件下的强制回购权。代持需要一定的信任度,虽然有一定法律保障,但还是有一定的违约风险,诉讼程序还有一定执行难度。代持方破产的情况:代持义务会转给该公司股东,初创期以个人为主体进行代持较多,以企业为主体的较少。

3:股权锁定——限制创始人转让股权的锁链,防止创始人抛售股权“开溜”

这是限制创始人转让股权的条款,会导致一些问题:如项目很好,但创始人挣不到钱。谈判技巧:在锁定创始人股权的前提下,留一部分不被锁定,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作为增加财富的方法。如果有个人投资在内,可以约定该部分不受限制。投资人想在某一轮时,把一部分股权卖给其他投资人,从创始人角度来说,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股权投资,更多的是要把风险承担在一起。

4:优先增资权——投资人享有的优先认购新增资本的权利

如果项目有后一轮融资,前面投资人有权优先购买后面的融资。

案例:一个创业项目,投资人是某大集团,投资人连续行使优先增资权,两年后投资人拥有60%股权后罢免了创始人的董事职务,将该项目并入了该集团。那什么样的优先投资权是合理呢? 例如:作为投资人,参与下一轮融资的时候,有权力按照自身持股比例优先增资的权力。即为:投资人通过继续持股的方式,保持自身股权比例不变,以免股权被稀释。中国公司法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约定表决权。同样的股东权力,写在公司章程里,章程可以去工商局备案,也可以不备案;如果发生争议且协商不成,公司章程以备案的为主。因此也是提醒各位创始人,如果公司章程发生变化,应及时备案。

5:竞业禁止——防止离职员工帮助竞争对手或调转“枪头”成为公司敌人

主要指工作期间、离职之后,规定时间之内不能从事该行业等范围的工作。

案例:

1离职两年内不能从事互联网产品及研发工作;

2离职两年内,不能从事在线教育类产品及研发工作;

3离职两年内,不能从事外语在线教育类产品及研发工作;

4离职两年内,不能从事法语在线教育类产品及研发工作。上述案例,第4个比较合理,因此,从创始人角度来说,限制一个合理的范围比较好。竞业禁止有一个时间问题,比较常用的是两年。按香港法律,超过两年条款将会无效,香港法律认为超过两年就是剥夺劳动者合理就业权力。而对于公司客户及商业模式来说都有一定期限,超过太久期限也没有约束意义了。

法律方面:在劳动合同法里,有相关规定范围针对公司员工,但是必须给予补偿。但是投资协议里面,基本没有补偿,因为投资协议里,不是基于劳动合同,而是基于“创始人拿到投资”这一情况。竞业禁止:1要表达清楚,2设定这个制度后,会对竞业者造成压力。3有机会对竞业者要求补偿。

6: 禁止劝诱——防止离职的员工 “挖墙脚”

类似于竞业禁止,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情况是劝诱,类似于离职员工挖墙脚。

7:强制随售权——投资人”拽上”创始人一起退出公司的

如果有某一个收购方,想要收购公司全部股份,并且投资人愿意将自己股权被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也强制同意被收购。很多投资人比较在意这一条。

当创始人遇到这种条款,可以采取的技巧:1、启动程序,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卖掉股份。可以设置不同的条件,使其尽量复杂难以实现。2、设置时间,可以约定比如“几年之内未能上市,投资人才能行使权力。3、设定价格,比如约定当收购价格比估值高多少的情况下,才可以行使权力。

8:回购条款——投资人收回投资的“利器”

投资之后一段时间,公司上市,投资人有权要求按照约定标准,投资本金除以年份的收益率或者根据评估价值,要求公司回购股份。比如要求创始人对回购承担连带责任,投资人要求公司回购,公司可能回购不起,那么要求创始人出钱回购。

这是一个陷阱条款,作为一个创始人,对公司有信心是一回事,对公司做担保是另一回事;有信心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做担保。项目融资当中,涉及到需要连带责任的情况较多,创始人需要注意。技巧:在回购条款中,要关注回报比例,8%-20%都是在范围之内,一般最低是 8%,当然,从创始人角度,比例越低越好。

想获取更多创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秒见VC(微信ID:miaojianvc)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