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党·异域人文时差党

跟明信片去旅行|最有诗意的墓

2021-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关土
明信片上的十字架

有很多东西,失去后才知道它们的珍贵。几年前,我在EBAY上向一个卖家买了一百多张法国明信片。收到货后,一张一张翻过去,把喜欢的那些放到收藏册里,剩下的放到一个纸盒里。

后来看了一部法国电影。电影的开头,主人公教授一家三口到一个小岛上的墓前瞻仰。那有特色的圆柱体十字架让我想起了我的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就是那些放在纸盒中的明信片中的一张,它上面的主题就是这个十字架墓。赶紧到网上搜索墓的主人与地点,发现墓的主人是法国文豪夏多布里昂。然后又去纸盒中找到这张明信片,找到后没有收到收藏册中,可能又放回纸盒。后来有一天偶然想起它,又去找,竟再也找不到了。之后又找了几次,都没找到。

简单介绍一下夏多布里昂。夏多布里昂1768年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伊勒-维莱讷省的圣马洛市,是法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家和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写的书包括《阿拉达》、《勒内》、《基督教真谛》和长篇自传《墓畔回忆录》。他为人正直,不屈从权势。在拿破仑称帝后,他抨击拿破仑:“使社会被动盲从,当人们为高尚的情感怦然心动时,他却把人类推向道德退化的时代,使人们的品性和行为无法形容地败坏。“ 而拿破仑敬佩他的才华,也没拿他怎么样。

雨果是夏多布里昂的粉丝。雨果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那句“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无所成”。

文首的图片跟我的那张明信片差不太多,是从网上搜索到的。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自己那张,将之扫描后换掉这张图片。

墓所在的小岛名叫格兰贝岛,离法国圣马洛市不远。从GOOGLE搜“Tomb of Chateaubriand”很容易就找到它的位置。

在卫星地图上,隐约可以看到格兰贝岛与圣马洛陆地之间有条小道,小道被海水淹没。卫星拍摄的时候,应该是涨潮时期。在潮退之后,这个小道就露了出来,人们就可步行至格兰贝岛上。

夏多布里昂之墓

墓很简朴,没有一个字的铭文,主体是那显目的花岗岩雕成的粗大的十字架,正对着汹涌咆哮的大海。据说在墓附近的石壁上,刻有两行小字:

  “一位伟大的作家安息在这里,他只希望听见海和风的声音。过往的行人,请尊重他最后的愿望。”

虽无一个字的铭文,但这个墓却有世界最长的墓志铭,墓的主人自己写的铭文,书《墓畔回忆录》。他从1811年开始写这本书,直至去世前才停止写作。在书中,夏多布里昂写了自己选择这个地方的原因:

当年,我们可以环绕我祖先的岩上老屋漫步。附近和远处散布着礁石、堡垒、无人居住的小岛;皇家要塞、孔谢岛、塞章布勒岛和格朗贝岛。我的坟墓将建在后面这座小岛上。我在不知不觉之中作了最佳的选择:在布列塔尼语中,“贝”就是坟墓的意思。

确定了自己的墓址,他就想办法买下这一小块地。在书中,他写道:

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圣马洛城的居民就重修海塘一事,通过他们的市长给我写信。我赶忙回信;同时,作为对我的善意的交换,我恳求在格朗贝岛上让给我几尺土地,作为我的葬身之所。此事由于工兵部队的反对,遇到一些困难。我于一八三一年十月二十七日终于收到市长奥维于斯先生的信。他对我说:“你希望得到的海边的休憩之地,将由圣马洛居民怀着晚辈的敬爱之心准备妥当。可是,在此事的操劳之中,夹杂着忧伤的情绪。啊!但愿这个墓地长期空置着!然而,在人世所有东西都要逝去之后,名誉和光荣会长存。”

1848年的七月四日,法国二月革命的枪炮声不断地从街上传来。夏多布里昂躺在病床上,挣扎着想要站起来,跟身边的人说:“我要去。”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雨果听说夏多布里昂即将离世,马上赶来看了他最后一眼,他看到尊敬的夏多布里昂”躺在一张小铁床上,脚头有两张白木头椅子,最大的那张椅子上,摆着《墓畔回忆录》的全部手稿。“

在《墓畔回忆录》的最后,夏多布里昂写下这句话:

即将离世的弗朗索瓦想赤条条地离去,正如他赤条条地来一样;他模仿一向被他奉为楷模的基督,要求将他朴实的躯体埋葬在处决犯人的地方。

我明白了他的墓上的粗大的十字架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