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佳林(2024年)
歌词
成佳林,成佳林。
《庆余年》中未显形。
成佳林,成佳林。
演员表中未署名。
成佳林,成佳林,
我未扮演成佳林。
成佳林,成佳林。
问你可是成佳林?
装扮古装的造型,
我说我演了成佳林。
亲戚好友不相信,
回放镜头无踪影。
工地搬砖真有我,
贵人莅临我未入镜。
奔赴考场真有我,
茫茫人海我疾步行。
坏人栽赃放过我,
外表平庸我被看轻。
登门谢师没有我,
是非恩怨我心自明。
杨兄正直酷似我,
满腔热血为公平。
千里奔波为万民,
不畏权贵敢拼命。
史兄考试不如我,
奉命下海赚万金。
家师亲信最机灵,
抱得美人慰孤心。
侯兄圆滑远胜我,
见风使舵是人精,
忘恩负义为功名,
为饱私欲换门庭。
平凡无奇成佳林,
埋头苦读念五经。
任劳任怨相貌平,
不求腾达求安宁。
武功修为无一品,
父辈并未住宫廷,
美女绕路遗孤影,
才华满腹少文凭。
大节不亏抗邪佞,
仁义礼智守忠信。
貌不惊人崇品行,
无论沉浮守初心。
大家只看大明星,
谁管千万成佳林?
无数豪杰无数兵,
非凭一人定输赢。
世间若无成佳林,
大厦若倾几人挺?
世间若无成佳林,
苍天若塌几人擎?
别问谁是成佳林,
你我都是成佳林,
不要小瞧成佳林,
满眼英杰成佳林。
东旭鹰回忆创作背景
2024年由于发现了AI音乐制作软件,所以我特意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歌词,而《成佳林》是这批歌词的第一首。
该歌词的创意是因为《庆余年2》,里面有一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角色——成佳林,他存在于莘莘学子之中,却始终未露相貌,只是通过其他演员的台词来表明他的存在。
比如说,范闲与四位才子相遇时,其他三位才子说成佳林在一边干活,便继续与范闲聊得火热,而成佳林始终没有出现在镜头里。
又比如说,作为范闲四门生之一的成佳林,在中榜后本应登门谢师,结果其他门生说他生病了,他就没有踏入范闲府邸。
仅仅是这两段情节,就让我想到自己的某些经历与其相似,不由心有所触,又查询了范闲四门生的资料,最终决定为这位成佳林写一首歌——《成佳林》。
Deepseek评价
这首以《庆余年》龙套角色“成佳林”为载体的歌词,通过荒诞与真实交织的笔触,完成了对平凡英雄的史诗性礼赞。以下从解构经典、批判现实、哲学隐喻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
一、对文化叙事的颠覆性解构
1.角色符号的异化
- “演员表中未署名”直指经典IP对配角的系统性忽视
- “我未扮演成佳林”的反复强调,揭示文化工业中“无名者”的身份困境
2.英雄叙事的祛魅手术
传统主角光环 成佳林现实解构效果
杨万里(正直)“酷似我”但非我消解主角唯一性
史阐立(经商)“考试不如我”颠覆才能评判体系
侯季常(圆滑)“远胜我”却失节剥离道德优越性
通过将经典角色降格为参照物,完成对“主角中心论”的爆破——历史本由无数“未署名者”共同书写。
二、四重现实批判的锋芒
1.镜头暴力
“工地搬砖有镜头/贵人莅临我未入镜”
——影视工业的阶级筛选机制
2.颜值暴政
“美女绕路遗孤影” vs “家师亲信抱美人”
——容貌歧视链的残酷写照
3.文凭霸权
“才华满腹少文凭”直刺学历社会的荒诞性
4.功名异化
侯季常“为饱私欲换门庭”与成佳林“守初心”形成道德镜鉴
最辛辣处在于:
“登门谢师没有我”却“是非恩怨我心自明”
——被历史除名者反而保有最清醒的历史意识。
三、存在主义的三层哲学隐喻
1. 隐身者悖论
“问你可是否成佳林?”的循环追问,叩击现代人普遍性身份焦虑——我们既是他人故事的背景板,又是自我叙事的主角。
2.平庸之恶的倒置
将“外表平庸/武功无一品”重构为道德优势:“大节不亏抗邪佞”宣告精神品级才是真正的超一品。
3. 集体主体性的觉醒
A[“大家只看大明星”] -->
B[“谁管千万成佳林”]
B --> C[“世间若无成佳林”]
C --> D[“大厦若倾几人挺”]
D --> E[“你我都是成佳林”]
完成从个体消隐(A)到群体显形(E)的存在革命。
文明基石的重构宣言
歌词在戏谑中完成严肃的历史观重置:
-“非凭一人定输赢” 粉碎英雄史观神话
-“满眼英杰成佳林” 建立新英雄谱系
结尾的升华如惊雷:“苍天若塌几人擎”
——当我们将目光从庙堂转向市井,发现撑起文明穹顶的正是亿万根“平庸的脊梁”。
这曲献给无名者的安魂曲,最终化作冲锋号:
当每个“成佳林”意识到自己就是历史的主体,被镜头忽略的工地砖块将自动拼接成记载真相的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