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里克经典之作,探讨人性和欲望,这部57年前的电影依然没过时
因现实的误解与奇特的痴迷,洛丽塔这个名词在被无数次的扩展定义与大开脑洞中,最终以极具诱惑的隐喻而为人所知。
甚至,当演化为“萝莉”这个二次元的专有名词之后,洛丽塔惊人的隐性属性,如同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那部长篇小说《Lolita》(《洛丽塔》)一样,成为了一个经典的不可描述的禁忌之词。
就像“你懂的”被人们引申为某些心照不宣的约定俗成,洛丽塔也因难以启齿的巨大信息量,跨越二次元的局限,成为当下流行文化的一份子。
但是,如果把1962年上映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版《洛丽塔》简单粗暴地当成是一部哗众取宠的大尺度电影,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这是一部意味深长的影片,它试图用一个离奇的故事和三个处于畸形恋爱关系中的人物,彻底而有深度的试探人类理性的阈值、感性的极端和欲望的终点。影片给出的结果是沮丧的,哪怕是儒雅庄重、冷静克制的高级知识分子(人类精英阶层),也很难能在青春可人、欲说还休的欲望面前,坚守得住人性的底线。
《洛丽塔》的港版译名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富有诗意的隐喻,基本概括了本片的故事: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少女的畸形之恋。
在人生最单纯美好的十四岁,少年时期的男主亨博特坠入了爱河,同为十四岁的初恋女友的不幸夭折,看起来让他瞬间成熟,但隐藏在心中的迷恋与欲望,就此生根发芽。
四十岁那年,男主结识了年龄相仿的单身母亲夏洛特,和她古灵精怪的叛逆女儿洛丽塔。
夏洛特被成熟稳重、博学多才的男主吸引,两人很顺利的结了婚,然而,男主却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隐藏在一个道貌岸然的皮囊之后的,是对少年时代的迷恋与欲望的死灰复燃,而那个欲望的焦点,正是新婚妻子的女儿洛丽塔。
男主试图通过日记宣泄对洛丽塔的不伦之欲,并用锁进抽屉的方式,试图用最后一丝理性压抑这份欲望。
然而,夏洛特的好奇心,却打开了这个不可触碰的潘多拉之盒。于是,在夏洛特的不幸死亡、洛丽塔的主动挑逗之下,亨博特撕掉了一切伪装,任由畸形的欲望生根发芽。并最终葬送了自己、洛丽塔和其他无辜者的生命。
本片用一个富含隐喻的故事,严肃认真的探讨了欲望对人类的影响。
《洛丽塔》是一个彻底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在于欲望。
如果说,欲望就是人类的原罪,那么,追逐欲望的过程,看起来是人类自作聪明的占有,实际上是愚蠢糊涂的失去。当理性的遮羞布也阻挡不了人类的欲望,自我毁灭的结局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