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作品集散文选粹校园教育故事

霍金:一个人永远不要绝望

2018-03-15  本文已影响16人  舞雩风语
霍金:一个人永远不要绝望
1879年的3月14日,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两人皆享年76岁。难道这是传说中的巧合?

今天,史蒂芬-霍金终于走了。

之所以说他终于,因为霍金给我第一印象太抽象,扭曲的坐在轮椅里看上去实在不像样子,就是让人同情的残疾人,就眼睛能动,比我少年时学习的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惨多了,至少形象看上去如此。

那时,我才初步了解到世上有一种怪诞的病——运动神经细胞病。它还有一个更绕口的医学名字叫“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是一种不治之症。

假如我辈一类以如此形象存活于世上,大概仅能挺尸瘫肉吧?

可是,霍金没有比这个罕见的病备受折磨而英年早逝,却意外响亮地成为了一位科学家,享誉世界,举世瞩目。显然,运动神经细胞病似乎被他压制,病重逼命,命却更绵韧,本就是传奇。

对于他带给人类的新的科学认知领域,我仅浅薄皮毛地听了“黑洞”“大爆炸说”“时间简史”等几个词而已。我对科学理论的深度不太感兴趣。

著名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准确的说出了我的触发点:“他给人类最大的启示是:世界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就眼皮能动,思想却在遨游太空。而很多人身强力壮,但是思想却一辈子都瘫在轮椅上。这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

我感兴趣的是霍金得了怎样的病然后如何挑战病魔,执著研究,坚韧不拔地追求理想的传奇色彩。因为我是一个语文老师,倘若我关注名人,往往关注的是这个人的人文精神。就像我关注史铁生一样,是从关注他的人文情怀而了解并精读他的文章。也像我关注苏轼,是从他对人生的突围,来看他的逆袭成功。这或许是我作为语文老师对人文底蕴的忠诚信仰导致的。

由此,我更多地读到许多人的励志故事。我仰慕这些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赞叹他们为什么能有巨大的能量化解现实的残酷无情。

顺境的成功不算什么,因为你拿了一手好牌,既定赢的命运,没有几个意思。我倒是很佩服拿了一手烂牌,却打赢了世人的人,他们的成功则更有震撼力。

更重要我常以此给学生能说教。少年常偷懒,懒于学习,疏于奋斗。少年需要更多“鸡血”,而不是更多“佛系”。

其实我也需要。生活太平淡,却怕平庸无能,活得太无激情。我也不例外。那么偶尔就需要一碗鸡汤甚至鸡血来激励自己向前走。人不能一成不变地生活着。

终于,霍金走了,但一面旗帜还在高处插着,没有被拔掉。

终于,霍金不再受运动神经细胞病的折磨,轻松地去赴宇宙的约会。

霍金的思想意识里,存在一个“黑洞”,可能是给世人留下的未来之路吧。霍金说过他喜欢穿越到未来,喜欢沉浸在他的宇宙探索里。人家说他是科学家,霍金则说自己是梦想家。遥望星空,不放弃探索的欲望。

农村有句老话:往前的路是黑的。但我还是喜欢向前走。因为那儿有未来,不可预知的神秘的未来。只要一想到未来,总能给人带来希望感,尤其有一种挑战力。

霍金诠释得最有权威性:“我实际上在运动神经细胞病中度过了整个成年。但是它并未能够阻碍我有个非常温暖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我要十分感谢从我的妻子、孩子以及大量的朋友和组织得到的帮助。很幸运的是,我的病况比通常情形恶化得更缓慢。这表明一个人永远不要绝望。”

最后,我可以记住霍金这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不要绝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