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农,农村,农民,农业农村那些事儿

乡村医生:最美风景在路上......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2人  睿汐ghy

西周之时,太公姜尚辅佐武王姬发克灭商纣,封地为齐,周公立有功勋,封地为鲁。在回封地的路上,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周公对:“尊尊亲亲”,太公叹:“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太公对答:“举贤尚功”,周公叹:“后世必有劫杀之君”。这就是齐鲁文化的先河,几千年中,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既重邻里和睦,也重开拓创新,只是其后来成为了国教,统治者利用儒家文化来麻痹群众的思想,所以儒学的内容里便只看得到尊尊亲亲的内容了。山东滨州,正是齐文化兴起的地方,史书记载太公治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人民多归,齐成大国。

周世花医生就在山东滨州博兴开诊所,她今年59岁,已经有40多年的行医经验了。

周医生刚开始做医生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浪潮还未过去,全国各地都是缺医少药,她在博兴卫校仅学习了3年时间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因为大家都没有对医疗有最基本的认识,所以周医生受到乡里乡亲格外的尊重。那时候看病就是吃药、打针、打吊瓶。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病症,有病都会扛着,没人会去看医生,加上大部分人连西药都没有使用过,往往一针见效。后来改革开放之后,医疗市场也逐渐放开,周医生就开办了自己的个人诊所。

周世花医生

转为诊所之后,就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到处跑了。有生病的人会上门求诊。周医生当时已行医多年,有了一些经验积累,却也渐渐感到些许困惑。病号有20、30个输液的,心理负担就会变得非常重,总担心偶尔会发生药物反应,但也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后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照看不过来,周医生就招聘医生,扩大诊所规模,诊所的面积逐渐扩大到了200平方米,一天治疗的病人少则也有100多人。若是赶上输液高峰期,光输液病人就有100多人,7个在职人员根本照看不过来,工作上手忙脚乱,还每天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后来她全面引进中医适用技术疗法,希望将自己的诊所转变为纯绿色疗法的诊所。现在,医患矛盾越来越严重,时有被曝光的医疗事件使她觉得治病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才是有效。她庆幸自己多年行医并没有大的医疗事件,绿色疗法更加多了一些安全、可靠性。

周医生认为,医疗事业是不断进步的,就像以前,人们会认为看好病就是好医生,其他什么都不用问。现在要求看好病,还要副作用小,将来还会要求做保健预防疾病。做基层医生,最重要的是要让群众信任与满意,既要帮大家看好病、少花钱,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的变化,这样诊所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足变大。

“既要尊重以往的经验,又要适应现在的环境,相互融合才能走得更远”——这些内容虽然只是周医生的经验之谈,却道出了齐鲁文化在两千年前融合创新的浓缩精华。

书籍作者:

郭海英

作者简介——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资深媒体人,现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健康与公共传播分会秘书长、国合中医药农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华文化专项基金副主任、国医时代创始人。从事医药类行业媒体十余年,发表文章200多万字,推出诸多有影响的作品。

2009年-2015年,创办了国内首本打造中国医学人文卓越传媒的《国医》杂志,并担任总编一职。工作期间,采访国内诸多知名三甲医院院长、国医大师、著名中医专家等,撰写了大量文笔细腻、才思敏锐、又富有穿透力的文章,赢得业界的一致好评,其本人也被业界赋予“中国当代医药界张爱玲”的美誉。已出版书籍《守望——基层医生的生存世界》,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部关于基层医生的人文纪实类书籍。​​​​

为书籍捕捉基层的心声:中国基层医生系列丛书之二——《基层医生的生存法则》正在筹备中,也许纷繁复杂的乡村世界让你五味杂陈,也许枯燥乏味的医卫生活令你百感交集,但正是这些情愫的丰富多彩,才得以成就一个个完整、真实的基层医生世界。如果你对基层医生有一种深刻的理解、感悟、情怀和诉说,欢迎关注并交流,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