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谣 | 《安和桥》宋冬野
我听到的是:关于一座桥、一座城的回忆。
温柔而有节奏的鼓声中,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你好!
老北京变成了新北京。
安和桥,那是童年记忆里的一座桥。
那时候,桥下面还有水,或许它不是涓涓细流,还有一点发臭,但那桥下的小河里却留下了上一辈孩童时的顽皮戏水,但还是会有和小伙伴们装文艺青年的身影。
河边有星星点点的垃圾,有偷偷幽会的亲年男女。
还有和小伙伴们的吹牛......
桥边的大枣树下,还回荡着偷枣、打枣的声音,那声音变成一幅画,在眼前显现。树下的那个老头拉着马头琴,一年到头就是那一首不知名的歌。
再见
搬家,离开了安和桥,搬到三环、五环,还是哪一环的有个叫做“家”的地方。
再看你一眼,安和桥。
再看你一眼——去过很多城市,从南到北,看过很多城市的桥、各种各样的桥。看着那些桥,总会想起那座青春记忆里的安和桥。
春去秋来,时光一去不复返。正如青春年少的时光。
那时候有很多的梦想,现在似乎不记得了,加班到深夜、勉为其难。
突然想到安和桥边,自己吹牛时的伟大的样子,不禁一笑。
在城市的另一个地方,怀念你。
我再回去的时候,你会不会说:
“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
那感觉真美。
秋天的果子酒真好喝,安和桥下的果子酒最好喝,虽然我有机会尝遍其他地方的果子酒。
在城市的改造中,搬家中,我深深的怀念那座桥、那个地方,却也知道:
青春一去不复返,谁还没有个什么遗憾。
所以,我不再满怀期待。
再见!
我一边听这首歌,一边写下上面的文字——我想到的、我所理解的就是这些。
附加:
在和懂民谣的朋友聊天之后,我决定在之前写的这些文字后面在加上一点东西。
朋友告诉我,这首歌,不仅仅是纪念一座桥、一个地方、一段青春,还有纪念那位叫张先诺的宋先生的奶奶。专辑的封面上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我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从小被奶奶带大的孩子,是溺爱,也是放养式的爱和呵护。
奶奶带着去邻居家串门,去看一年四季里田野的颜色,去晒太阳,去大树下乘凉、讲故事、唠嗑,说整个村子里的人和事。早晨听鸡鸣的声音,看羊群寻寻觅觅的吃草、吃叶。中午的菜就从自家院子里的小菜园摘取,晚上早早的吃饭,看灯边飞来飞去的不知名的虫子。
安详而惬意的生活。
和奶奶一起的时光。有马头琴的声音,有鼓的声音。
奶奶在聊天,自己和小伙伴们玩耍,吹牛,无边无际......
不知道那桥下的水是否有小鱼和蝌蚪......
田野里红薯叶子上的蚂蚱捉起来给奶奶养的鸭子吃......
搬家之后,离开了这些。
多看一眼、再看一眼。
在另一个地方怀念。
奶奶去世了......
多看一眼、再看一眼。
在另一个地方怀念你。
怀念你酿的酒,怀念你那句美美的话:
“你回家了,我等着你呢~”
那些时光,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尽管之前,也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现实。
现在,我带着对你的怀念,长大了,也渐渐懂了:
所以,我不再停留在过去,遗憾太多,世界太大。
我不再满怀期待,就像对那些吹过的牛,一笑了之....
你好,我会记得你~
再见~
如今,我能够很坦然的对你说再见了。
或许我们之中有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
或许我们陷在某一段思念里难以释怀,
“你好”容易
“再见”很难~
没关系,勉为其难的接受之后,总有一天,我们会变得坦然
“再见”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