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学习三小时

2022-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乱语

上周六上午,有幸参加一场大咖授课,进场之前把手机上交,碰巧当天又没有带手表,所以几乎是在无时间状态下度过了三小时,很久很久没有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了,越长大,好像越期待过回学生生活。

经过了一个周末的沉淀,将学习的收获回忆总结一下吧。

目视化感受之授课老师

因为之前对授课老师的背景略有一点点了,铺满神奇色彩,没见面之前,我以为是看上去就会很锋芒、气场会很强大的大人物风范,实际见面以后,不禁顿悟,大刀阔斧实施改革的人身上都有股不动声色的力量,他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除了熠熠生辉的显赫业绩,一定还有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的。

目视化感受之学员分享

课前有个五分钟学员分享环节,分享近期阅读一本书的感受,因为两个团队的学员层次不同,所以分享出来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一位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大小会发言应该是家常便饭,所以他的分享自然是如鱼得水,获得掌声一片,而另一位分享者是一名普通的作业员,敢于站在若大的会场,在自家BOSS和数位外部大佬面前,敢于站在台上拿起话筒我就觉得这份勇气值得赞赏,尽管分享中有几次因为紧张而卡壳,但我却偏执的认为这就是一名普通员工最真实的样子呀,培训的最大意义不就应该是对优秀员工的最好奖励吗?如果都达到一定水准了,那此次培训的拔高目的自然是会大打折扣的。

目视化感受之理解偏差

课堂上老师布置一道小题目,每个学员写下对“精益”一词的理解。五分钟的时间,我吧啦吧啦写下好几行字,自以为是概括全面了,结果在老师点到学员分享时,听了四位学员精减高效的一句话概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就应该是最简单的理解,我想复杂啦。我确实有时候会犯一些常人不会犯的错误,可以说智商真的不高吧,理解力还真的有待提高。

参加一场学习,学习课程本身的内容固然重要,将学习后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我们学习的更高要求,而我对每一次走出去参加学习,都想要努力找到自己的短板,会对自己在思想上的认知进行一些剖析,从课程之外再找寻一些额外的收获。

状态在线,点滴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