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有一群国家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发生在我妈妈的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故事。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食品短缺,上海江苏等地的孤儿院,很多孤儿因为营养不良而患病。
周总理听说以后,与当时内蒙古的领导想要一些奶粉,可是养大一个孩子,这些奶粉是远远不够的。经过协商,党中央决定将这三千多名孤儿送到内蒙古,由草原人民抚养。他们陆陆续续坐着火车来到了内蒙古,最大的才七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
善良博爱的牧民们从草原各地赶来领养这些孤儿……镶黄旗的张凤仙妈妈,一下子领养了6个孩子。这些孩子住进了蒙古包,有好吃的,张妈妈先给他们吃,有好看的衣服,张妈妈也先给他们穿……张妈妈自己生的孩子觉得委屈,张妈妈却说“我们要好好的爱他们,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孩子”。
这些国家的孩子,都长得高高壮壮,说着流利的蒙古语。在经济困难的年代,张妈妈还节衣缩食送他们读书上学,两个考上了大学,两个当了兵,两个成了国家的职工。现在他们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很多都留在了家乡,成立了“国家的孩子”爱心团队,用公益活动,捐资助学等行动回报国家,回馈草原。他们的孩子,也加入了这个爱心团队,他们说“我们是国家的孩子的后代,我们身上流淌着民族大爱的血液”
中华民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党的领导下,各个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
那时,三千孤儿入内蒙古时,草原母亲对自己的要求是“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的承诺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的建设者,中华民族就一定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给我的外甥写的演讲稿,在简书里记录,也可以完成日更任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