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 《文学回忆录》之“爱”
近日闭空间,闭朋友圈,停笔公众号。一为体验生活,二为享受自我。后不知觉发现已是近半月有余,但却如昨日而已。有时候我们的社交生活,对我们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刻。只要想要离开,那就离开,如是而已。
恰好有时间静下心来赏赉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虽屠格涅夫有作,藏书于家却也无一二闲情翻阅。恰好最近迷上先生,便开始如痴如醉。不管何时,拿出来读个只言片语都是满足。且先生的文风斐然,自成一派,读来先生便是先生,却也不是他人。就如那句“荷马不一定是荷马,但他就是荷马。”虽拗口不已,但入情入理。
今日所见言语,实在能够“谓我心忧”。如某哲学家所作:“爱人的前提就是爱人类。”又如古大侠所作:“我们这一代,就是恨得太多,爱得太少。”无“爱人”之意识,唯有男女之间“私情”的爱,却无爱人类的“博爱”是多么可悲。
至此方才能理解,为何文人墨客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并非他们情感过溢无处安放,而是他们不仅仅“爱人”,更是“爱人类”。以圣人之腹度凡人之心,圣人心忧,凡人难解。有时觉得《理想国》若是存在,那也是一种美好。这世上的统治者若无“爱人之心”,何来“治国之理”?艺术家若无“爱人之心”,则悲剧何来?
爱并非是一种“无知的爱”,而是理解人类方才会对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怜悯。矫揉造作的“伪善”和“假爱”都是毫无意义,抑或是另一种的“恶”。知人才能爱人,只是这世上,能知人之人寥寥,能知人而爱人者,凤毛麟角。
若赐我伊卡洛斯的翅膀,我宁愿飞出这欲望的迷楼,向着太阳被融化,宁摔死,只为追求那艺术的光芒。这世上追求艺术的人太少,追求文艺的人太多;这世上追求文化的人太少,追求潮流的人太多。毕竟人各有志,若是所有人张口便是《奥德赛》,那荷马应会重新被人提起,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位古希腊文明的启蒙家。
我认为,这个世上的浪子,是偏执狂。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下非要追求慢节奏,是在艺术世俗化的趋势下依旧要追求内心的图画,是在书籍没落下依旧追求书林翰海。无偏执之心,无热情之心,无才情之魂,也掀不起波澜。艺术浪子都执着,从来不在乎世俗西东,仗剑走天涯,寻沙漠落日,探浩海潮汐,这世上的美,才是能让他如痴如醉的物事,其余皆为皮囊,丢了,那就丢了吧。
尼采实在是太叹服耶稣了。尽管他一直宣称“上帝已死”,但依旧和耶稣称兄道弟。耶稣的人格魅力实在让人无法厌烦,这种人的存在,就是光芒,即使现世的迷雾无法消散,他就是领导人们走向彼岸的救世主。尼采也很伟大,他的智慧已是逆时代的产物。只是他大呼“上帝已死”,就像现世大呼“......”一样孤独。
注:(......)部分由于笔力有限,竟无法写出一种世人皆认可的观点。我不知是该庆幸辩证性思维已生萌芽,还是该悲哀网络言语之力猛如虎,抑或是思维多元竟难找出同一性。想来是我才疏学浅,不才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