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普世智慧经济思维

你真的会用时间吗?也许一直以来你都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无效上

2018-01-09  本文已影响28人  沁蓝说
图片来源网络

文 沁蓝

一直以来都特别想写关于时间管理系列的文章,因为我觉得这是经济思维对我最大的启发。

那就是一定要珍惜时间。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重来,唯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且绝对公平。

对于每个人,一年一天都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利用它的方式不一样,导致得到的收获截然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看似和你一样在玩,成绩确比你好;有些人看似没你努力,业绩确比你突出。

因为他们珍惜时间,善用时间,把时间的使用提升到了个人成长的战略层面。

我是一个时间观念特别强的人,我经常会把可用时间分为几种类型。

整块时间

零散时间

可一心两用的时间

第一种类型是我最喜欢的。

所谓整块,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小时以上,可以深入思考,可以安安心心做某事,比如陪伴孩子。

整块时间一定要用来做最最重要的事情。

尤其像战略思考,谋篇布局等事关全局和核心的问题。

只有时间拉得够长,思考才能足够深入,尤其对于一个经验不丰富的人,千万不要妄想想几分钟就能得到答案。

我在做一些比较重要决定的时候,一定会进行深入思考,反复的思考,运用多种模型看看能否得出一样的结论。

比如一个阶段单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该如何去把控?

我在其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是否可以替代?

如果没有我这个事情可不可以完成?

如果因为我的加入这件事情能有什么变化?

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是做好它的关键所在。

最怕那些想又没想清,还一头热血往前冲的人。

战略思维不行,执行力越好的人越可怕。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稀有。

这里需要我们:一来顶住压力,不要随便被别人打断,以确保每天都有整块时间;

再者就要学会高效利用非整块时间。

而目前存在比较多的,就是碎片化时间。

比如:

等人的时候

等车的时候

等饭局开席的时候

等电梯的时候

坐马桶的时候

零碎时间有时很快,两三分钟,有时也比较长有二三十分钟。

但正是因为其短暂和不确定性,又不好去做一件特别耗时的事。

因为有可能你等的那个人下一秒就到了。

因此,碎片化的时间很适合做一些不太需要用脑,又随时可中断的事。

比如上淘宝买几个东西,手机交话费,刷一刷朋友圈和朋友进行互动,看一看邮件,刷刷微博等。

这样的事情往往不需要大脑深入的思考,只要按照既定动作去做即可,而且即便被打断也没有大碍。

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为整块时间腾出空间,以保证不让一些次要的事情占据宝贵的整块时间。

对于碎片化时间的运用,我还算有一些心得。

比如:

等饭的时候,刚好可以看一篇微信公号推文。

在电梯里碰到领导,刚好可以进行“电梯汇报”,报告一件工作的结果。

上洗手间的时候刚好可以把想买的东西拉入购物车。

而这样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

所以,真正把碎片化时间利用好,其效果可能是整块的、系统的、成倍的。

第三种时间,我描述为可以一心两用的时间。

比如洗澡的时候,可以同时想事情或者唱歌。

因为洗澡是不需要用脑的,但这个时间段又没法做别的,但我们的脑子可以腾出来想别的,我们也可以大声的歌唱,抒发出一天的郁闷和压力。

比如开车的时候,虽然必须专心致志,但我们依然可以听听新闻和音频书,尤其是自己正在学习的方面,还是会有一些收获。

比如入睡之前,那段时间的记忆效果特别好,可是又只能躺着。

这个时候去玩手机,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这个时间我们可以稍微去回顾一下当头的收获,或者明天工作的铺排。

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头一天晚上想的内容,第二天会记得很深刻,很容易脱稿阐述出来。

如果第二天有演讲,有公众讲话,我习惯性头天晚上会把内容在脑海中过一遍,效果一般出奇的好。

时间真的太宝贵,也很不够用。

除去工作和陪伴家人以外,每天能够留给自己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是如此之少,以至于我对时间很吝啬,几乎很少去参与社交活动。

因为对时间的浪费,就是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

当然陪伴家人,和朋友交流,也是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方式。

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最大化合理使用时间。

利用好时间,不是非得争分夺秒,恨不得一天三十六小时,而是希望我们的时间都物超所值,真正有获得感

而不要等到老去后才发现,什么都没增长,除了年纪,什么都想再来,却没了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