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泡泡-文科男生的艺术加减法
小时的我,父母为了不让我每天呆在屋里打游戏
给我报了画画的兴趣班
可没想到,我却真的爱上了画画
从简笔画到国画
再到后来因为兴趣,尝试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
虽说难度不高,但是自己都很喜欢
大学虽不是绘画专业,但也从未停止过画画
古代文学史课上接触的《山海经》
笔墨中的妖怪也是我创作的源泉
大学入手了手绘板,却也没有坚持很久
于我而言,还是回归到了最原始的“手绘”
因为对于“笔墨纸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喜欢这种有温度的感觉
就像一封亲笔信与电子邮件的区别
后者虽然快捷,但也失去了一种生命感
实实在在落在纸上的充实感
使得我与心灵的距离更近了
人生看似是道选择题
从性别、生日、出生地、升学
就业、职位、职称、配偶、朋友……
有的自我作主,有的他人安排,有的却别无选择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复杂
仅仅是一道道数学加减法而已
比如,减法
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
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
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
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
当今善于用人生减法成为一种时尚
生活中的“负担”很多
比如
舒适的生活环境、一生追求的理想
心爱的饰物、喜爱的玩物
财富、旧习惯等等
这些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来说
“减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减去”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
因此说放弃不仅是一种割舍
更应算是调节的手段
当事情发展到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地步
还是早早放下的好
而放的同时不应只是死去活来的痛苦
更应明确我是为什么而放
我要使这放弃更有价值
艺术是减法,是剔除、是剥离、是分割
纵观分门别类的各种艺术
归根结底又是如此的相同
画家的艺术,是将颜色分离开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该有的地方有,该无的地方无
该多的地方多,该少的地方少
将各种各样的颜色分离得当,分离得恰到好处
艺术的减法,在于回归艺术的本质
喜欢手绘的温度,不喜欢板绘的便捷
喜欢书信的温暖,不喜欢邮件的冰冷
喜欢传统的清韵,不喜欢现代的机械
喜欢作品的镂空,再用自然去填充美
每个人的气质和特征都体现在笔墨中
回归质朴仿佛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用流动的眼眸,欣赏蓝天白云
回归质朴又似一首清朗圆润的古曲
可以闭目养神,听莺歌燕语
身在现代的我们走在时尚潮流的前端
随处可见的流行网络语
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知道的海量信息
但是别忘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
不可丢弃的质朴和文化
静默悠扬,空灵悠远
心灵一片意外的宁静
做好艺术的“减法”
就要懂得舍弃、敢于放弃,勇于抛弃
舍弃那些可有可无的
放弃那些于事无补的
抛弃那些有害无益的
如同园艺师修剪掉那些多余的枝条藤蔓
或雕塑家剔除掉那些疵点赘块
如此,艺术之舟才能平稳地抵达理想的彼岸
无限添加的过程只是修饰词
而生活往往需要的是本质
对于生活,最大的体会是人情冷暖
在不断前行的路上
我们分别,相逢,遇见新朋友,再分别,再重逢
有些人仅有一面之缘,却在你离开时泪流满面
有些人朝夕相处几年,却对你的离开不痛不痒
相信不断筛选减掉的过程里
剩下的那些人便都是认真的
朋友圈里几百人的通讯录
希望存在的都是你说一句我想你
对方真心回复我也想你的人
不论是一个手机
还是你的家、工作、生活、学习
其实都是一样的,需要经常“断舍离”
然后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
整理,不是整理过去, 而是为未来创造一个空间
生活做减法,人生做加法
把生活节奏放慢下来
放下不必要的包袱,去享受生活的美妙
幸福的人生有时候并不是累积而成的
而要通过割舍来获得
断舍离让你在收拾整理的同时了解自己
整理内心的混沌
对自己有阻碍的、对自己起负能量的
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一切
毫无留恋地要把它断绝、舍弃
人生有舍才有得
舍弃无用的,才能得到更美好的人生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能让你,焕然一新
每年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少
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少
专注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人生,总是在做减法
而自身的满足感却在做加法
小的时候,什么都想尝试下
但是越来越长大的时候
你会发现,专注于一件事
可能得到的成就会更出色
而每年的心愿
也从各种花里胡哨变成了只想要家人和自己身体健康
我们都在变老
而人生真的只有短短几十年
当我们看清生活本质的时候
任何外在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人的全面满足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
物质发展与精神满足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绝大部分的现代人常常感到精神和灵魂的双重焦虑
物质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精神的需求
而艺术上的满足或许可以解决精神上的空虚
靠近美的艺术、读懂艺术的美
用艺术的涵养填补着精神和灵魂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愿我们每个人在做好人生加法的同时
也能“删繁就简三秋树”
乾乾自守,做好人生的“减法”
谙进退之道,明舍得之理
犹记,大二的一节课
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尤为深刻
“我们中文系的同学,可能很难赚到很多钱
但希望我们同学能达到一个别的专业
相对难以完成的任务-获得一个美好的心境”
你想成为“我在眼缘”的主角吗
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