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世界大学路上不迷茫

是什么消磨了你的专注力?

2018-08-12  本文已影响3人  大学有品

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然而当你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问题,你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手机有太多的干扰消息,学校的学习任务太多或者太杂,没有一个适合专注的环境……在这里,我将它们简单归为以下三类:目标——任务太多,无法专注能力——思维强度跟不上,心态——越焦虑,越走神。



目标——任务太多,无法专注在工作中

你可能遇见这样的状况:当你正在准备学习一门功课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进来,通知你去干其它的事情,这时你不得不收拾好课本去干那件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学校导员或者其他人找你。因为一系列琐碎的任务,你的情绪已经有一些低落了。当你调整心态,准备好先在心里拟一个计划,再去干其他你要做的事情,而做完前面那些事后,刚准备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你才发现你还需要背单词——这是你为了提升自己硬实力所安排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人很容易「抓狂」,因为如此多的事务超过了我们线程处理所能承载的范围。尽管上述严重的时间冲突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但是思考到底时间应该分配给学习,还是朋友,还是娱乐,还是先完成作业或者工作,这种纠结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当我们陷入这样的纠结或者抓狂的状态时,我们的实际效率一般来讲也不会高。因此,制订一个完善的任务计划,选择适当的目标实现路径,是提升专注力、高效管理时间的重中之重。

能力——思维强度跟不上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专注力问题,还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那就是思维能力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想想看,如果你小学一年级就被强制学习大学的高等数学知识,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并且这也是相当不现实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没有办法专注地学习大学知识,不在于他们懒散,或者心态不好,而是在于他们本身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达不到相应的水平。我们经常会面临着「被迫学习高年级知识」的痛苦,只是没有这个例子这样夸张罢了。在面对一些知识难关的时候,长时间无法克服会让我们泄气——自然无法专注。因此,专注力需要思维能力作为基石。而在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两种能力,即是推理和类比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广泛存在于各个学科和日常工作中,然而这两种能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现如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涉及的每一个领域都有无数前辈知识的结晶,想要在某一个领域发展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把大目标化解成一个个很容易完成的小目标,从而能让我们以目前的能力能达到这些小目标。

没有经历过的,就没有发言权。

心态——越焦虑,越走神

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我们会陷入一种焦躁的情绪。例如,在做事件A 的时候惦记着还有事件B 没有完成,有时候就会突然担心起来:B 要怎么完成?完蛋了,我现在还没有完成A,已经偏离了我的计划了。这样的担心显然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意义在里面——虽然它提醒我们需要抓紧时间,但是同时它给了一个紧张的暗示,在这种暗示之下,焦虑情绪也产生了。因为焦虑和不安,我们往往会选择逃避现实,例如用一两个小时来刷手机。这种任务逃避的结果最终会让我们陷入一个死循环:任务无法完成—焦虑—逃避—任务更加无法完成—焦虑—逃避……这也正是焦虑的陷阱:当我们越想摆脱这种焦虑的状态,越不可避免地陷入焦虑的泥沼。焦虑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当人们为了完成大量工作而迫使大脑进行高效运转的时候,焦虑情绪随之而至。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期待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我们都曾体会过在最佳状态时高效的知识吸收和强力的信息输出的快感。为了维持这种状态,我们往往会更加拼命地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不要去思考那些琐碎的事情,让我们的大脑充分发挥出它的才智——有时候这种控制是卓有成效的,但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形。绝大部分时候,即使我们耗费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我们仍然没有能够阻止焦虑情绪继续蔓延。如果把焦虑感比作泛滥的洪水,应对它不应该堵塞住堰口,而是找准泛滥的原因。控制焦虑,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对抗焦虑,这往往只会导致更严重的焦虑;真正应该做的,是找到令自己焦躁不安的核心问题,尽力排除掉负面影响因素。跳出焦虑感所制造的恶性循环,你需要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调动积极的心理体验去对抗焦躁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