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行(佛)
受原生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初对于佛的印象带了很多神秘的力量。比如说每年的春节,我的母亲就会焚香叩头,而且不准我们说话,怕说出不吉利的话,被神灵听到会受惩罚。结婚之后我的婆婆比我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她要求的更繁琐。所有这些让我迷信和敬畏之外还带了一定的恐惧,所以每到春节,我习惯性不随意说话、不乱走动。成年后,对于和尚、道士、寺院等,我也敬而远之。
以前刘老师觉得我学习心理学不好,我在心里边是有抗拒的,那时候才在同事影响下对心理学有兴趣。现在回过头来知道刘老师说的有道理,不是心理学的缘故,是那时候的我其实是热衷于心理学的知识探究,就像刚接触佛经的人一样,还在字面上看意思。
我身边有两位来往的比较频繁的心理学老师,尤其是单老师,学了心理学的很多流派,但是又不拘于流派,所以在很多“严谨〞的人的标准中,他解决问题就属于那种没套路的,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没套路的方式。他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式,让我顿悟。后来知道单老师也一直在研究佛学。
佛有那么多的规则,怎么会让人活得自由?
闺蜜习佛20年了吧?!在她和我周围的朋友的感染下,慢慢的我对佛学这门博大精深学问有了更多兴趣,自己所看的书也开始杂起来,理解也上了一个层次。
后来在《知道有念经就行》的音频中看了冰对于人们修行的一个解释,算是我对于“佛〞的认识的梳理。
有的人越修行越受约束,越修行苦恼越多。
像老一辈中有的人对于佛的认识就是崇拜祭奠,然后不做坏事,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觉得心安。有的人用放生的办法,有人用诵经的办法……
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方法,大师指点不同途径帮助不同的人。
但是,任何执着于一个点的修行都不算真的修行。
不跟着别人走,内心笃定、安静——知道有念就行。
就像中老年养生,不管是看文章还是看视频,还是跟随某一位老师,其实中老年人养生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有人说打坐很好,你去打坐;有人说跑步很好,你去跑步;有人说吃素很好,你就去吃素;有人说轻断食很好,你又去轻断食……其实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说效果好的方式去养生,那才是最适合你的。
于我而言,不内耗、不纠结是当下“知道就行”的践行。好吧,安住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