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9期“恒”专题活动。
“锲而舍之,朽木不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时的荀子所说的这句话,是对“恒心”最好的诠释。
恒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即使自己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可以逐一击破。恒心不单单是古代人成功的基石,对我们近代人也同样奏效。
话说那是早上的第一节课,孩子们正在练习背诗,不大一会儿,王润就发现手机在响。主任发微信来了。
他大致浏览一下,从发来的几张图片中可以看出,原来是上级两位领导来单位检查了。校长陪同这二位领导检查了保卫科、测温棚、隔离室以及教室等涉及yiqingfangkong
的重要场所。
下课后,主任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大致说了一下,然后让王润即刻整理,写一篇有关上级领导检查yiqingfangkong的新闻报道,上午就发给各媒体。
后来,王润才知道,这两位局领导不仅表扬了学校yiqingfangkong工作做得好,而且还盛赞不久前学校那篇有关yiqingfangkong的新闻报道写得很出色。文章将学校的yiqingfangkong工作从布置到落实,从前勤到后勤,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
当时,二位领导听说这篇报道是王润写的,随即从主任那里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大概在1994,王润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社会自学考试,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后他顺利拿到了毕业文凭,后来城区公开选拔教师,他以优异成绩被选拔到这所学校,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
听完主任介绍后,其中一位领导说:“难怪稿件写得这么好,一看就知道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没有任何人辅导,光靠自学就拿到了自考文凭,说明他必定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
同事们每每谈起这事,都带着几分钦佩的神情,对王润的恒心与毅力表示赞许。还有的同事问他,自学过程顺利与否,有没有碰到困难挫折之类,于是,王润饶有兴致地谈起了往事:
“当时大概是九四年的春天,怀着对汉语言文学的挚爱,他信心百倍的花了十几元钱报了名。接着再去分别购买相关功课的书籍。十几门功课,大概花了300多块钱。听说当时也有专门的机构来辅导,但是辅导费比较昂贵,想想自己每个月那点微薄的薪水,于是随即打消了参加辅导班的念头。”
“这十几门功课,学起来还真的不轻松。不过,凭着自己扎实的高中语文基础,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还挺有信心的。当时就想,总共才花三四百块钱,这是以最小的代价拿到文凭。”
“每天下班后,就独自捧着书开始学习。其中,哲学、中国革命史、逻辑学以及现代汉语等几门功课不是太难,所以比较顺利地通过了。难的是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还有现代文学作品选,都比较难考。《古代文学作品选》考了两次才过,《现代文学作品选》,考了三次才过。”
“印象最深的是《古代文学作品选》,好几十篇古文,其中很多都是像《苏武牧羊》《过秦论》那样的长文,就这么一页一页地翻看,还要默默地记忆、背诵。学习强度大,压力也大,有一阵子还感到头脑隐隐作痛。不过,说来神奇,毕业以后若干年,每每想起这段经历,感受到的不是痛苦,而是获得成功后的甜蜜。”
听完王润的一席话,同事们禁不住感叹一番。是啊,做什么事情不需要恒心和毅力呢?小到个人的成长修身,大到一个国家的治国理政,都需要“恒心”来支持帮衬。
有人说,恒心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修行,是一场惰性与毅力的较量,是一番初心与梦想的守望,是自我磨炼中不断成长的人生智慧,它带给我们每个人全身心的改变。我深以为然。
让我们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永不言弃,我们终将会邂逅最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