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边疆观后感
这是一部54集的电视剧,讲述了一段曲折的、跨度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我用了三个阶段,看完了整个故事。很感动,很久没有这样感动了,写写我的观后感。
首先,大致记录一下故事内容:
1958年的北京,来自上海的小伙子万声和来自大连的姑娘文艺秋,二人共同考入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成为了同桌。学习播音,在那个历史时期,当然是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故事。老师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英雄维卡的光荣事迹,文艺秋通过故事爱上了维卡。万声喜欢文艺秋,见文艺秋对维卡感兴趣,就用自己的粮票帮她换了维卡的播音磁带。文艺秋很高兴,她特别喜欢维卡的声音。
文艺秋会素写,她总是在本子上画心目中的维卡的样子,想象着心目中大英雄的模样。万声看见了,邀请文艺秋出去玩,路上请求文艺秋给他画一幅画。文艺秋很不耐烦,但还是画了。这幅画,万声一直珍藏着。
很巧合,苏联派遣专家来北京交流,维卡来到了学校,成了老师。顺理成章,美丽的文艺秋收到维卡的注意,二人相爱了。维卡用唇语向文艺秋告白,因为告白的话说不出口。后来,二人结婚了。万声很伤心,还是祝福他们。
维卡爱吃饺子,文艺秋包给他吃,生活幸福的一塌糊涂。
可是随着中国关系恶化,维卡被迫回到莫斯科。二人分开的时候,隔着火车玻璃,用唇语说,我爱你,等我。
由于中苏关系前景不明朗,万声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面临毕业,文艺秋由于向莫斯科写信,影响恶劣,不能分配好工作。她选择去最接近苏联的黑河市工作,去祖国的边疆。万声作为高材生,本来会被安排回老家上海工作,可是他偏偏在学校替文艺秋说话,帮助文艺秋,导致处分。同时,听说文艺秋要去边疆,他主动请缨,要求随着文艺秋同去,事实上,真的去了。
作为北京来的高材生,黑河的电台台长很欣赏二位,好吃好喝好招待,给了他们播音的任务。他们的工作,不但向国内播音,同时要向苏联人民播音,表达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部门,专门拦截苏联的广播,苏联也会对中国进行相应的广播,当然要禁止民众收听。
文艺秋希望听到维卡的声音——毕竟维卡也是播音员。她偷偷溜进监听室,去听苏联的广播。维卡是莫斯科著名播音员,可是因为思念文艺秋,就主动去布拉戈维申斯克广播,一个挨着中国的城市。
文艺秋当然听到了模模糊糊的维卡的声音,断断续续,只有几句,她害怕被发现,赶紧关闭收音机,逃跑。就这样,她经常偷偷潜入播音室,偷听维卡的播音,终于有一天,被发现了。
台长治罪,万声替她抗下来了。万声被发配到祖国最边疆的155电台工作。文艺秋良心发现,陪着万声一起去了。
就这样,二人去了最偏僻的155.万声的工作是喂猪养猪,文艺秋管理档案。这里是边境,所以属于军事重地,每天大家都要进行军事化训练。
文艺秋还是希望能听到维卡的声音,求万声帮忙。万声想办法帮助文艺秋进了监控室,可以收听苏联广播了。这个时候,保安队队长宋绍山同志,一个优秀的青年,也看上了文艺秋。
文艺秋再度作死,非要把维卡的画像放在枕头下,被领导发现,严厉批评。她不但不认错,还一个人出走。万声为此去找领导拼命。
所幸宋绍山把文艺秋救回来了,主任分配文艺秋和万声一起去养猪。
万声是人才,养猪养的特别肥,而且养猪时不忘了自己的专业,每天对着猪练习播音。文艺秋去了他很高兴。
第二年,为了让文艺秋吃到肉,万声偷偷藏了一头猪,到年底杀猪吃肉。
经过了好久,没有维卡的消息,文艺秋渐渐麻木。领导有意撮合万声和文艺秋结婚,万声很高兴,文艺秋觉得维卡没希望了,同意了。
万声越发努力工作,得到批复,可以结婚后和文艺秋一起,回到上海工作。
就在结婚前几天,二人去饭馆吃饭庆祝,饭馆的收音机突然传出来维卡的声音,文艺秋一下子失控了,抱着收音机发呆。万声很伤心。晚上,两个人回去后,躺在热炕上,文艺秋说,以后她再也不会想维卡了。万声拿出来大学时文艺秋给自己画的速写,笑了笑。
第二天,文艺秋一个人偷偷跑去饭馆,抱着收音机,等着维卡的声音,一直到很晚也没听到,就一个人往回走。夜里,万声打着手电四处找她。
再一天醒来,万声留下一封信,一个人回上海了。他说,既然你忘不了维卡,那就忘不了吧。我万声喜欢你这么久,追了你这么久,我不后悔。再见。
文艺秋回到黑河市播音站。接着播音。在155生活了几年,回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曾经这里那个喜欢万声到不行的小姑娘已经结婚生子,成了主任。她还是孤零零一个人。
这个时候中苏关系特别紧张,文艺秋发现黑龙江隔着江可以望到对岸,就偷偷弄了一个望远镜,没事干站在江边,望着对岸。
对岸,海兰泡,苏联城市。维卡凭借着帅气的外表和英雄的事迹,吸引了同是播音员的女孩嘉利娜的喜欢。嘉利娜喜欢他,陪着从莫斯科去海兰泡,照顾他的母亲和奶奶。可是维卡就是喜欢文艺秋。
在他们分开的第十年,维卡也在黑龙江对岸用望远镜观望,看见了对岸的文艺秋。他游泳游过江,陪文艺秋生活了3天。3天后,他回到海兰泡。
两个人相约冬天,当黑龙江结冰后,就踏着冰再见面。
可是没有到那个冬天,文艺秋怀孕了。
她很害怕,跑到上海找万声帮忙。很巧,是万声的婚礼当天。
结婚后,万声还把文艺秋当朋友。他建议文艺秋把孩子打掉,但是文艺秋不同意。因为这个事,万声和妻子闹了一点误会,文艺秋当面解释清楚了。
她回到黑河,生下了孩子,一个女孩,苏联人长相,取名文文。为此,丢了脸面,也丢了工作。
她又去了一趟海兰泡,见了见维卡。当时,嘉利娜追了维卡10年,她告诉文艺秋,你和维卡终究不能再一起,耗着有意思吗?文艺秋思考了一会,觉得有道理,就把维卡托付给了嘉利娜。然后自己过江,会黑河。
第二天,见不到文艺秋,维卡又跑到江边,拿望远镜看啊看,这次,嘉利娜和他永远的道别。
10年了,嘉利娜还很漂亮,却不再年轻。她的离开,维卡无所谓,因为很快,有一位新的播音年轻女孩,柳芭,爱上了维卡。维卡想安定下来了,就和柳芭结婚了,在海兰泡过日子。
文艺秋一个人拉扯文文,很不容易,从孩子上户口,到教育问题,在那个闭塞的年代,都很难。她一个女人,总被人欺负。文文外国人长相,也被人欺负。宋绍山离婚了,正好离得近,就总来帮助文艺秋。
几年下来,宋绍山实在帮助了文艺秋和文文太多太多,文艺秋嫁给了宋绍山。
后来,文文长大,成了不良少女,作恶多端,而且不认宋绍山这个爹。期间,维卡来了一次中国,和宋绍山打了一架。再后来,维卡病重,文艺秋执意去苏联看望他。文文长大,宋绍山和文艺秋的亲儿子也长大了,宋绍山老了,去世了,结局了。
我本来想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可是对剧情的梳理浪费了太多时间,消耗了太多的笔墨,渐渐的没力气接着写下去了,累了,突然不想写了。
我扭头去睡觉,睡醒了,发了一会呆,决定继续写完整个读后感。
故事内容挺曲折的,我看故事的经过也很曲折,开头说过,我用了三个阶段看完的,不同阶段看不同的时期的故事,感觉自己跟着故事中的人物在一起成长。
第一阶段,是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期,每天等着毕业,日子虽然无聊但是特别有盼头,盼毕业嘛。那时,我正看到万声和文艺秋在155工作的故事。
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我已经很有代入感了,万声和文艺秋偷偷养了一头猪,我总是怕被发现,所以一集电视剧总要暂停好多次,总是不敢继续看下去。当时,室友还笑我,干嘛代入感那么强,把自己想象成那头猪?要杀的是猪,又不是你,紧张什么?
我想了想,有道理。紧张什么,仅仅是一个故事罢了。
第二阶段,是我暑假回家的时候。那几天经历了好多事,心情不太好,正看到万声结婚,文艺秋一个人带孩子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工作了。一直看到了大结局。
其实,到今天上午我看完最后结局的时候,感触特别多。让自己冷静了好久,才开始动笔的。我想详细说说:
首先,是一个情感倾向问题。我开始喜欢文艺秋,后来不再喜欢,到后来讨厌文艺秋。维卡也是,男女主角到后来,我都不喜欢。从我写的故事梗概中也能看出来。
其次,我想说说细节。
第一,是当文艺秋决定离开北京,去边疆工作的时候,万声苦口婆心的劝她,文艺秋是这样说的: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离他近一点,虽然看不见他的人,看是能听到他的声音,也很好啊。为了声音,文艺秋去了黑河。为了文艺秋,万声也去了。
那时候,我觉得挺浪漫,两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爱情,奋不顾身,毕竟,一个属于北京一个属于上海,都是天之骄子。
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两个人一起养猪,养了整整2年,每天朝夕相处,文艺秋还是忘不了维卡,万声还是在默默为文艺秋付出着。这个时候,不是浪漫,是感动了。
当文艺秋决定嫁给万声的时候,万声却一个人回上海了。我那时不太理解,坚持了那么久,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放弃了。后来假期过后,一下子明白了:万声要的是一份纯粹的爱情,他也是天之骄子,也是非常优秀的男人,他喜欢文艺秋就去努力追求,但是如果得不到百分百的回馈,就会放弃。事实上,之前有女孩追万声,回上海不久万声结婚,都证明他是优质的男人。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万声都是最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当然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要求很高,爱情方面当然不能含糊。万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文艺秋答应自己了还惦念着维卡。
这一点上,宋绍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绍山用一辈子去爱文艺秋,去感动她,去爱护文文,尽管他一直知道文艺秋的心结,也抗争过,可是他依旧默认了这一切,全盘接受。甚至临终前,把望远镜还给文艺秋。可能,我觉得是因为他天然在心里存在着一个落差,认为自己天然比文艺秋低一个档次吧。
第二,是嘉利娜离开维卡。维卡那次偷偷跑到江边,举着望远镜望向对岸,嘉利娜过来,对他说,维卡,我这次真的对你死心了。我追了你十年,文艺秋在你心里十年。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因为已经这么久了,放弃了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我早就弄不明白,就是追你,是喜欢你,还是在和自己赌气。后来,文艺秋把你托付给我,我以为自己终于成功了,我松了一口气,却发现一切都很无聊,连你也很平常,我累了,再也坚持不住了。所以,今天你又偷偷离开,我再也没有力气接着等你了。维卡,再见。
这段道别我挺喜欢,也挺心疼。爱情电影里,主角的生活就是为了爱情,可是配角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也应该想主角一样,有自己的爱情,不是吗?万声最早看到了这一点,最早的跟自己和解,最早离开,也成了剧中最幸福的一个人。套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后来,与维卡和文艺秋纠纠缠缠的关系不同,万声没有再次联系过文艺秋,除非路过,或是永别的时候。后来改革开放,他连电话都不留一个。
其实,放到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也是自己人生这场戏的主角,也要过好自己的一生。我觉得,有一天,因为喜欢某个人,成了她生活中的配角,万事以她为中心,迷失自我的时候,就是自己最可悲的时候,应该及时扭转自己的身份,当自己生活的男一号。再抄袭一句话,对自己好点,人间不值得。
第三,是文艺秋嫁给宋绍山的时机。宋绍山一直在帮助文艺秋和文文,她们娘俩特别不容易,总被欺负。可是文艺秋一直一方面接受着这些帮助,一方面对宋绍山的心意装不知道。直到一个契机,文艺秋病了,起不来床。她病倒了,文文还小,这个家就倒了。宋绍山把她送去医院,自己照顾文文的起居,还给文艺秋送饭,去医院照顾她。也就是这个事情之后,文艺秋决定嫁给的宋绍山。
老套的剧情,生病时被照顾了,所以感动了。可是这一段真的触动我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病了一场,一个人。大半夜热醒了,特别困,但是又渴又热,咬着牙起来,开开空调,给自己倒一杯水,然后再去睡觉。过一会,又冻醒了,把身上的毛巾被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行,只能起身关空调。白天,一个人去医院,几离地的距离打车不合适,可是走路又实在是没力气,加上迷路,那种情况下,真的挺难熬,挺脆弱的。特别希望有人在身边帮忙,不过所幸体质好,自己熬过来了,一切都好了。这样会变得坚强,也会变得冷漠。
第四,是那次痛哭。文文被人欺负,因为长相不被社会认可,孩子长大了特备孤僻,不喜欢宋绍山。宋绍山掏心掏肺的对她,到头来还是埋怨自己。终于有一天,宋绍山难过的躺在文艺秋腿上,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好了,她就是不接受我。这个时候,文艺秋说了一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孩子,就可以好聚好散,大家都不必这么难受。宋绍山说,不,我不难受了。他还在哭,眼泪还在流,却什么也不说了。
屏幕外头,我心里头难受了。宋绍山活成这个样子,多累啊,比身上更累的,是心里。身上累了那么久,安慰过文艺秋那么多次,可是到头来,文艺秋会说出这样的话。当初,为了追到文艺秋,宋绍山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真心,还要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该是多难过啊。
我偷偷的算了一下,如果宋绍山离开文艺秋,其实只要把文艺秋的记忆都忘了,把文艺秋送的礼物都扔了,一切重新开始,就好了。可是突然发现,好像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宋绍山送给过文艺秋许多礼物,比如棉被、脸盆、野兔、狍子,总之,那个年代最好的东西都送过。可是,文艺秋好像一样礼物都没有给过宋绍山,想扔都没得仍。礼物都没有,就不要说具体做过哪些事了。再往前追溯,在155的时候,宋绍山没事干就去养猪场看望文艺秋,可是文艺秋从来不会主动找宋绍山。每次找宋绍山,都是有事,要么出门请宋绍山帮忙用马车拉东西,要么请宋绍山帮忙找人、办事,嘴上一口一个“宋大哥”、“宋大哥”的叫着。
被爱的,真的是有恃无恐。可是,如果人家认识到这些,不再爱你了呢?就像嘉利娜之于维卡,就像万声之于文艺秋,说离开就真的永远的离开了。这个时候,会有惋惜吗。应该会吧,但是电视里没有体现,我只能自己想象了。
第五,是那场打架。维卡回来看望文艺秋,那时宋绍山已经和文艺秋结婚,宋绍山的自卑导致他有很强的敌视心理,所以不愿意文艺秋与维卡见面,二人才会打架。下一个镜头,文艺秋从派出所拉着受伤的宋绍山回家,问他,“你把维卡打成什么样子了?”宋绍山会特别难过,“你怎么不问,我被打成什么样子了?”文艺秋说,你的样子我看得见。
那个时候,都改革开放了,文文也已经长大了。我替宋绍山难过。因为这件事,宋绍山只是表达了自己吧不满,文艺秋扭脸去了朋友家住。宋绍山怎么求她回家都不回,甚至说,“你一定要我去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吗?”后来,宋绍山哭了,他妥协了,文艺秋回家了。
第六,是转变。维卡家和文艺秋家隔着黑龙江,彼此用望远镜能够互相看见。文艺秋每天用望远镜看对面,宋绍山很不高兴,把望远镜扔了,处理了。文艺秋的枕头,多少年都留着,宝贝着,宋绍山悄悄调查,发现是维卡送给她的。宋绍山真的愤怒了,可是文艺秋没有妥协,结局是宋绍山妥协了。
后来,宋绍山帮忙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事情,再也不提枕头的事了。甚至宋绍山临终前,已经是2015年,已经老年痴呆的宋绍山,愣是一个从大连人跑回老家,从某个土地下面,把当时埋的望远镜取出来,还给文艺秋。做完这件事,他就去世了。也是这件事,我没绷住,一下子哭了,是哇哇的哭,眼泪止不住,甚至哭声都止不住。还好一个人。
微博上说,我们都是在看着别人的故事,哭着自己的心事。我挺奇怪,哭的时候心里特别空,什么也没有想,没有对剧中人的怜悯,我觉得他们活该。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心事,每天那么累,哪有心事。我只是单纯的想哭,好像把之前的眼泪都补上了——日子匆匆忙忙的过着,一天接着一天,好像很紧张,紧张到我不敢有自己的情绪。笑,没时间笑,哭,更没时间哭。哭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需要触动情愫,还需要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合,很难同时满足,所以每次难过都选择漠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到后来,都忘了。不但忘了难过的事,也忘了哭。
所以今天哭的时候才会奇怪,怎么莫名其妙的流了那么多的泪水。我只是把之前欠自己的,补上罢了。
有一个细节,宋绍山打扫卫生,发现钟表后头是文艺秋和维卡的结婚证。他没有发脾气,而是算了一下日期,选择在纪念日前几天离开,去了儿子家。果然,维卡来了中国,和文艺秋一起,逛了一天。后来,维卡走了,宋绍山又回来,全程没有解释是跟秋生气离开的,儿子哪儿不舒服回来的。很佩服宋绍山的胸怀。之前我觉得这是他自卑的表现,后来明白了,不是自卑,这是跟自己和解后的自信。
第七,就是这种自信的来源。维卡病重,文艺秋执意去苏联看望他,见到了柳芭。柳芭告诉文艺秋,她之前以为自己丈夫心心念的人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仙女,原来不过是一个中年女子,没有任何特色,语气中满是不屑。回来后,文艺秋反思自己,开始打扮自己,同时给宋绍山买新衣服,给宋绍山拔白头发。不曾想,这一细节让宋绍山自信回归。细节,宋绍山缺乏的,就是细节。这种细节不是努力想才能发现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细节,是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细节。也正是这件事之后,宋绍山对维卡的态度180°大转变。其实想想,很好理解,男人为女人付出了那么多,从最开始想要的是女人接受,到后来,希望能有一些反馈。而其实,他们要的不多,一点点就够了。屏幕外头的我想笑,但是心酸的笑不出来。
写了不少了,说说结局吧。宋绍山去世了,第二年,文艺秋也病重,神通广大的万声帮她联系到了在德国的维卡,二人得以视频聊天:维卡说,秋,在这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多少人,多少家庭一辈子的酸甜苦辣。豆瓣上有句话说的不错,文艺秋把爱情给了维卡,把友情给了万声,把亲情给了宋绍山。可是,她随意送出的感情,是他们最宝贵的。不论是万声的青春,还是嘉利娜的十年,都浪费在了日后不相干的人身上,也许不值得,但是我相信,如果历史重新再来一次,他们还会这样选择。《爱情的边疆》,即使发生在祖国边疆的爱情故事,又是人类爱情伟大的极限,到达了爱情所能承受的边疆。爱过,就没什么后悔的。
故事到了最后,孩子们都结婚生子,日子很平淡。那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这一代,很难再遇到父辈他们那时的社会变化,也很难遇到他们那时那种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的边疆了吧。
套一句结局的旁白:隔着一眼就能望到边的黑龙江,他们等了将近30年。有多少人能扛得住这么多年的牵挂,有多少人能把感情埋藏这么多,又有多少人有胆子在30年后,再脸对脸,眼对眼?
终究结束了。导演说,他要借这个片子,让现在年轻的人们相信爱情。对,就是让我这种人相信爱情。看完了,我相信爱情,只不过对自己的爱情,有点不敢相信了。
这个故事值得但看第二遍,但是我实在没有勇气再重头代入一次了。毕业了,时间和在校园里的时间不一样了,心境也不一样了。与其说长大了,不如说更加脆弱敏感经不起挫折了,只想要小心翼翼的美好。随意,欢迎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好的电视剧。
很有趣的一个细节,宋绍山去世后,文艺秋面无表情,直到看到那个望远镜才哭了。镜头直接第二年,二人视频,视频前,文艺秋小心翼翼的涂红嘴唇,维卡整理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