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效应
2022-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托马斯阿姨
教育孩子时,有没有发现越是奖励孩子,孩子反而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亦或是更加得寸进尺?现在的育儿观念不是都提倡奖励多于惩罚么?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最近学习了一个新的观点,觉得很有道理,值得分享一下,那就是心理学中的“扇贝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因此称之为“扇贝效应”。
扇贝效应启发我们:固定时间给予奖励强化,会形成工作效率的低峰和高峰。父母越是奖励孩子,孩子越是任性,最后适得其反,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奖励机制不当,陷入了"扇贝效应"之中。
父母若总是按照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方式给孩子奖励,就容易让孩子养成做事一定要奖励的习惯。而在往后的日子一旦停止了对孩子的奖励,孩子就会变得没有兴趣、没有热情、没有动力。
既然奖励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去避开“扇贝效应”带来的行为效率低峰呢?对策就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奖励孩子也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单一的奖品容易让孩子慢慢地失去兴趣,失去新鲜感。
第二,父母在奖励孩子的时候不要一成不变,要学会适当地延长奖励的间隔。
第三,比起用物质奖励来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则更有益于良好习惯的保持。物质奖励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唯金钱论"。减少物质奖励,更多地给孩子精神方面的鼓励,积极地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