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百科

紫砂壶型鉴赏之:觚棱壶

2018-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6c350836a47d
紫砂壶型鉴赏之:觚棱壶
圆与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方就显不出圆。《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是说最初的圆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所以在紫砂壶造型中通常是方与圆相交融的。

正由于方圆在美感上迥然不同的特征,所以这类紫砂壶制作起来是最困难的,过圆则失之柔弱无力,或者臃肿含糊;过方则又僵硬生涩。这方面的代表壶形我认为是觚棱壶。此壶形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盖、颈是小四方而底部相比上部又大出很多。这样的上下变化全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四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因此对这四条弧线的处理就成为此壶造型的关键,因为它影响整个壶身的方圆形状。再加上身筒基本上呈方形,而把又成圆环状,所以如果把和身筒的方圆搭配不协调的话,也会使整个壶形显得极为别扭。我们在资料上能看到明朝的李仲芳很完美地完成了此种壶形的把握,创作出“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境界。欣赏此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做做方与圆的辨证思考。

近代黄玉麟也制有此种壶形(吴昌硕铭),很明显,在李仲芳的基础上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他把身筒上的四条弧形棱角线变得更加柔和,原来的近乎直线的流也改为三弯,把圈则更圆。总之,黄玉麟的设计增加了“圆”的分量,所以整体上给我们一种既端庄又柔和圆润的美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