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细化与打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笔记六)
一、功能价值的判断
广度:潜在用户*单用户价值
潜在用户多 单用户价值低——外卖软件、
潜在用户少 单用户价值大——银行VIP业务
频度:需求频次*单次复杂度
低频高价做利润 高频低价抓用户
强度:不可替代性真实刚需
可替代性:一个产品是不是容易被其他的产品替代
紧急程度:衡量需求强度的判断原则
建议更有计划尽量避免紧急事情发生
持续时间:一个功能用户有效使用周期 特定系统 已有功能优化实现 做成通用模块,反复使用
二、不同产品阶段看什么
早期阶段:强度——需求强度大,反复使用 留存率测试,验证产品发展
中期阶段:广度——各种推广占据市场份额 优化核心功能,获取大批量用户
用户增长出现瓶颈:频度——每个用户挖掘更大的潜力,已有用户更加活跃,使用频率提高
工具类产品:墨迹天气,可替代性强,推出实景功能增强用户粘性,把用户卖给别人
用户与你产生复杂的积极性情感——社区化 个性化
智能硬件:送礼KOL 意见领袖
上门服务:单客要价高 订单密度高
三、成本评估性价比
成本评估:开发量高低,
确定性价比:性价比=价值/成本
四、功能成本KANO模型
基础功能:这类功能没有实现,用户极其不满,有这一功能能消除不满
主要靠知识领域判断基础功能
亮点功能:没有这个功能,用户不会不满意,有这个功能,用户会大为惊喜
用户没见过的,未经市场检测的,如果被认可就能获得巨大回报的
小公司选择低成本亮点,大公司做一些让自己保持领先地位的亮点
期望功能:多多益善,性价比高的先做
1——2 基础功能,2——4亮点功能,1——3期望功能
亮点功能——期望功能——基础功能 (手机听歌)
无差别功能:做不做对用户感受没什么变化,通过低成本验证
反向功能:做的越多用户越讨厌。
多边产品,用户分类多,相互之间有利益冲突(广告商和用户) 用户多样性
五 、功能打包,确定MVP
1.MVP:满足用户愿意用 愿意付费 便于使用 团队能实现的最小功能合集
尽可能多的放弃 把主要功能做好,尽可能放弃别的功能,通过迭代实现其他功能。
注意:发布频次(不是越多越好)越轻量级产品越好打包MVP 不完美产品先让种子用户使用
例子QQ 聊天室 反应速度 看谁上线 QQ头像
2.MVP的限制因素
基础功能必须做,留足资源
产品初创初期,先实现个别低成本亮点
对期望功能,先做性价比高的
无差别功能无需做,低成本验证出来即可
反向功能,各方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考虑功能依赖性 考虑功相似性 考虑非功能需求
3.MVP的表达
用图表表达产品构架


需求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