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的负面清单
每天早上沿途看着匆匆忙忙来往的家长和孩子,目送小同学踏进校门,那样坚定。转过身返回家的路上,不由自主总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养孩子,如果重来一遍,我一定不会再做哪些事?
大概有这么些吧:
1.把工作任务和情绪带回家。小婴儿时候,不会为了次日开会不被批评,任她闹觉哭泣,一边懊恼、一边焦急,忙着反复比对数据、修改汇报材料。再后来,不会为了争取被领导和同事肯定,吼着让她自己玩、别来打扰我,自己傻了吧唧地一遍一遍比选方案、测算明细、斟词酌句。
2.想当然地以为伴侣升级为人父就瞬间成长成熟到可以体谅分担、妇唱夫随。我一定会早早就把自己的感受、诉求说出来,不再幻想对方主动发现、积极改变,夫妻之间谁先说谁示弱并不意味着谁输了谁吃亏,亲密关系中面子不重要,在养孩子这件事上两个人是共同体。一定不会等到孩子7岁才悟过来这个真理。
3.把家务活排在陪伴孩子的前面。洗碗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些事一辈子有的是时间做,何必在孩子3-6岁时,为了这些永远干不完的活儿让自己难受、让孩子不开心、让全家都笼罩在自己暴躁的情绪里。
4.劳累、无助时,把情绪转移发泄在小孩子的身上。所有的事情本应寻找合适的原因。看到一个结果,不可想当然地将它归因到动机上面,归因到不相干的人那里,比如把工作上的憋屈归因为是伴侣不多承担家务导致自己不能抓住机会,把自己的劳累归因为是伴侣眼睛看不到活儿,归因到他不会体谅人的动机上,冲孩子发泄情绪,有时候就是指桑骂槐,故意激怒伴侣、逼他生气和改变。每每回想起以前大吼之后小孩子低下头转身从厨房默默走回房间的样子,万箭穿心。而现在我会这样处理:就事情谈事情,就情绪解决情绪,给自己几分钟的冷静,把情绪和问题转化为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慢慢做。
5.母爱偏执,亲力亲为孩子吃喝拉撒睡玩的每一件事,不假他人之手。把自己累瘫,还固化了孩子的思维,孩子把妈妈的声音当成唯一的声音,对不同声音缺乏包容和变通的磨砺。那时那刻把这样当做是自己的成就,看吧,我说的是真理,孩子愿意听,谁付出的多、孩子就亲近谁相信谁;此后,当妈的则无限愧疚,尤其是看到她不懂变通多样而碰壁受挫的时候,悔恨自己的偏执。现在能做的,是在我跟她解释一件事情时,尽量多寻找几个角度,我们俩共同讨论,希望能弥补一些遗憾。早晨跟她聊天后,我上班的路上会反思一遍,刚才我们俩聊天,是不是可以我说的更少一些,让她再多问多说一些。
6.孩子识字了,就不再读书给她听。前几天,读了手机里收藏的一篇安房直子的《谁也不知道的时间》给她听,看见她眼睛里有亮光闪烁,一瞬间心里很多滋味,她还是很喜欢我读书、编故事给她听。而我在读的时候,也体会到了看文字时不曾体会的温软。要知道,这些时光,只会越来越少。对大人和孩子,都是特别美好的记忆,就像一盏温暖的灯。随着孩子越大,其实,家长越贪恋这种美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