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不会去读《读书》专题精华私人收藏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始于问题,终于更高的问题|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4)

2017-11-04  本文已影响90人  希臘智術史

回顾与想法:纯批的序言部分已经全部结束,其实已经展示了康德的整个思路了,但每一个细节和概念都值得重新理解,在重新理解的过程中,会形成新的想法。其实阅读康德会产生各种理解上的难题,但逐步细读文本,尤其是对照阅读多个版本之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与此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问题。本次开始就正式进入到纯粹理性批判的正文中去,试图弥合之前难以解决的更高的难题。今后的写作频率会更高些,但每次阐释的内容会相对少一些,同时会用一些易懂的理论或事实进行比附,做一些康德所不愿做的。本次阐释就借用了盆小猪兄文章中所看到的关于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感谢。

正文:


导言第一段

(之前写了大概1500多字解释这一小段,昨晚打开的时候竟然显示字数为0,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办法帮忙找回。)

导言第二段

在导言的第一段中,康德强调“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不过在结尾处留下了悬念,即他又换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说法:“按照时间,我们没有任何知识是先行于经验的”,也就是说,经验在时间上是先在的。不过,尽管如此,经验并非在逻辑上先在,因为知识“并不因此就都是从经验中发源的。”这里涉及到哲学上的一个时间先在和逻辑先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用哈罗德·布鲁姆的相关诗论做比附,他认为,后代诗人在前代诗人的影响下创作,但真正创造性的诗人会利用这种影响而完成更高、更包容的作品,如果将前代诗人比作父亲,那么后代诗人则是儿子,从时间上来说,父亲孕育了儿子,但从逻辑上来看,儿子的作品更具备完满性,而父亲的作品则显得粗糙稚嫩。康德在后文中的解释也很明晰。康德的“经验”既包含着经验性的知识(经验主义),同时也包含着先天认识结构所提供的可能性知识(唯理论),前者是时间意义上的,因为最初若果没有感官的感觉,没有物自体、物本身的触发后形成的印象,没有康德所谓的:“通过印象所接受的东西”,我们不可能获得现在的视野和理解;而后者则是逻辑意义上的,即是说,通过最初的经验性知识的习得,如今我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思维工具了(“我们固有的知识能力”),它可以直接运作,它本身就是一套理智标准。这里,我们可以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稍作比附,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总会将感知到的对象在思想中纳入自己已知的范畴里。最初我们会通过经验性的东西理解、领悟某个范畴,例如死亡,而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死亡”这一范畴来判断各类事件。这只是认知理论的第一步,即“同化认知机制”。接下来,当我们见到或者只是思考到一些我们无法用已有范畴概括的现象时,就会创造新的概念或类比比喻,我们的思维、固有的知识能力是有生长性的,而不是僵化的,这就是“顺化认知机制”,例如,当我们习得“死亡”这一概念后,还能衍生出更多概念,例如“死亡美学”,探讨更多关于死亡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在逻辑上就与经验性知识毫无关系了。不过,我们在日常中,很难将二者熟练地区分出来。

导言第三段

其实这一部分只是康德思路的一个引导,整个认知过程在康德那里也十分复杂,这里他强调了先天认知形式的重要性,如果逻辑上没有这些先天的东西,那么经验知识根本不能形成现在的样子。康德具体的意思还有待后文更整全的理解。不过康德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如果我们如今所认识的东西中都有自己先天的认识形式的作用,那么是否是否真的有那种先天认识形式呢,是否真的有先天知识呢?这个先天的东西能否独立出来呢?(这里涉及到一个逻辑证明问题,如果不能独立出来,那它只能是一个结合物,而因为它是一个结合物,那就不能作为一个个体独立出来)这几乎是本书开篇的一个重点论题,也是整个康德理论大厦的一个重要基点。在两个版本的序言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康德接下来的论证思路,就是通过已经成熟的科学体系,分析出它们之中究竟是否包含先天知识。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标题的意涵了,康德将独立于经验、甚至独立于一切感观印象的知识视为纯粹知识,而具有后天来源的、在经验中有其来源则是经验性的知识(empirische),从其英文empirical也可看出,经验性知识是经验主义(Empirismus)意义上的,而康德的经验experience,则包含了先天的成分。不过,这里康德提出的重点问题是,那种逻辑上先与经验的知识是否可能,是否存在完全独立于经验的先天形式。

导言第四段

康德认为“先天的”(a priori)一词并不能完全地概述上述问题,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有些东西可能是最初是经过经验逐渐成为先天的,即我们刚刚借用皮亚杰的一组理论,“同化认知机制”和“顺化认知机制”,这也类似于李泽厚的“积淀说”,其实,康德的“挖房子”的例子可谓生动形象了。不过康德显然更进一步,因为他试图要找到那个完全独立于经验的东西。

导言第五段

接下来的一段是康德的基本界定。“先天的知识”完全不依赖任何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其对应面有两部分,一个就是经验性知识,它是没有先天成分的;另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复合物”,就是时间上从经验开始的知识。先天知识更进一步,就是纯粹知识,先天知识不用借助经验来证明,例如康德所举的一个先天命题“每一个变化都有原因”,这个断言并不需要靠经验来证明,不过它不一定是纯粹的先天命题,因为在康德看来,“纯粹的先天知识”,不仅不需要靠经验证明,它也没有掺杂任何经验性的东西(A priori knowledge is called pure if nothing empirical is mixed in with it)。简言之,这个命题自身的存在不仅与经验性的知识无关,并且它的每一个成分也与经验性的知识无关。


往期: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3)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