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练》读书笔记一
曾经听到这样一句话:把水抽干了,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大概的意识是说,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的道理,有千千万万的学派,但凡真理,抽丝剥茧之后发现,核心的理念都是相同的,正如这本《人本教练》。
一本书之所以得以传播,在于他的核心理念。
人本教练,核心的就在于人。
好一个对人不对事
开篇的那段关于“对事不对人”的说法,确实颠覆了我的观念。在教练技术中,“对事不对人”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彻底的解决方法应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理由可以找到很多,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人。
记得当年自己从大学毕业,找到第一份工作,领导教给我的话就是:对事不对人。我的理解是,如果这件事情做得不好,那我只跟你谈论事情的解决办法,并不是去否定你这个人,请你不要误解。听起来感觉不错,这句话在我今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也被奉为圣经。
但是书中,却颠覆了这个看法,提倡的是:对人不对事。因为事情的关键还在于做事情的人,如果我们不关心人,那事情往往不能得到好的发展。
这然我想起了在正面管教中说提到的:先联结,再纠正。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出现挑战,我们首先要关注他的情绪,我们首先要和他建立情感上的联结,如果能把人关注到了,问题往往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就比如前两天,我和孩子的一番对话。
放假了,孩子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除了每天下午的英语课,其他的全部需要自己安排,玩手机,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刚开始约定好,每天是20分钟,自己说的,信誓旦旦,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并不是这样。往往是玩了20分钟会说,我再玩一盘,又或者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地玩,然后竖起耳朵,只要我们一出现,就放下。
好吧,事情出问题了。刚开始我的做法就是:对事不对人。先是提醒,没用,然后在指责,你自己说的玩20分钟,怎么说到做不到,快点拿来。又或者看到他一拿着手机,话都懒得多说,直接拿过来没收。好吧,我真的在关注事情,貌似没有用。结果自己反而有些情绪失控。
那咱们就来关心关心人吧。吃完饭,我们俩坐在床上,面对面,我拉着他的手说:
——妈妈最近好像脾气有点大,经常生气,也没有好好和你说话。
——点点头,用手指指胳膊,意思是我偶尔还打了他
——妈妈也觉察到了,我先跟你说声对不起。我也想找到方法,如何去平衡一下。我知道放假在家,也挺无聊的,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关于我们约定的手机时间,妈妈也想和你聊聊,可以吗?
——不说话,也不反抗
——我们约定的是20分钟,事实是会超过20分钟,而且也会在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拿手机,说实话,我感觉有些失望,同时也有些无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吧。你有什么办法吗?
——妈妈,其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我想不出办法。
——要不这样,如果20分钟你觉得不够,我觉得可以增加到30分钟,然后如果时间到你一盘没结束,你可以把这盘打完,30分钟时间你自由支配,妈妈可以来提醒你。
——好,那今天来试试。
结果就是,刚开始他说上午20分钟,下午10分钟,结果改成上午25分钟,下午5分钟,然后又说,妈妈我想上午都用完。我的回应是:30分钟时间你自由支配,你决定就好。
最后时间到了,他主动把手机还给我,很开心地。我问他
——当你自己不用提醒,能够按时做到,你什么感觉?
——开心,兴奋,激动,自豪,很有成就感
——如果你自己约定的时间,自己做不到呢?
——我会觉得我自己做的不够好,会很失落。
——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击个掌吧。
如果我只是关注事情,跟他讲再多的道理,或者再多的指责,或许,事情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说的:对人不对事吧。
神奇的人本教练模式
书中的核心,以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就是那张人的图。
Why—告诉我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
How—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和信念去做
What—告诉我们用什么样具体的方式去做。
就拿上面举的例子。在孩子玩手机不能遵守约定的情况下,我的目的其实也挺简单,按照约定,自觉遵守,我可以提醒,因为我希望透过这件事情,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一开始,我的心态是抱怨和指责,你总是做不到,说的约定等于白说。后来我调整了一下,心态是关注解决办法,妈妈和你一起来想办法,妈妈来帮助你。然后我用的方法,其实就是和孩子去沟通,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大概就是这样。
找到自己热爱的事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九点领导力中的第一点:激情。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
我曾经在参加一个课程的学习时,导师就说了这样一段话:这辈子,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热爱的事,如果还没有找到,那就去找,找到为止。
30多岁的我,在经历了成为一名妈妈之后,2年时间在家里专心带娃。2年后再出来找工作时,心里很迷茫的,根本谈不上激情,更谈不上内心喜欢。机缘巧合,在一家零售行业的公司,担任企业培训,讲课我喜欢,但是这个行业,我始终无法爱上他。在那样的状态下,自己也尝试做过很多调整,终归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就记得有段时间,在上班的路上,我就经常想:我现在30多岁了,等我40岁,50岁,或者更老,我要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呢?想起来都觉得有些恐怖。
然后,转机就来了。
经朋友介绍,接触了家庭教育,当时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就觉得曾经的工作是自己不喜欢的。从2014年开始,越是接触,越是喜欢,然后反复问自己:这是我热爱的事吗?是的,就是,这是我可以做一辈子的事。
我想,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激情吧。
有激情的好处是,再苦再累,你也觉得乐得其所。那会经常上免费的体验课,株洲虽然不大,也会从河西到河东,没有去过的地方,还要到处问人找地址,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各种道具,有时候有同伴,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有十几个学员,有时候也只有几个人,照样讲,不管刮风下雨,好像从来不觉得累。
正如书中所说,关于激情,我们也可以用why,how和what来解析。
Why——我希望能透过我的努力,哪怕是小小的努力,至少能让自己的孩子受益,同时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家庭受益,看到更多孩子们的笑脸。
How——我的心态是,哪怕我的一句话,影响一个家庭,我也是愿意去做的,而且只要我认真,专注,付出,一定也会有所成就。
What——从刚刚接触家庭教育,考二级心理咨询师,几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地准备,一次性通过,然后接触到正面管教,一个是自己学习,看书,参加课程,同时分享传播,读书会,沙龙,分享会,家长课,然后在生活中去实践,这就是我所用的方法。
关于这三点,书中也有提到。
Why,因何,也就是真我价值。书中说,真我价值是一个人最本真的追求,是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状态,我的理解就是:做自己。不为外在所影响,听从内心的声音,活出本来的样子。
How,自由选择。记得在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最经典的就是那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们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一切,都源于我们的内在,源于我们的选择。选择的权利,我想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最棒的权利。你是选择用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你是选择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还是看到光明面,你是选择相信人性的善良还是丑恶,一切尽在自己。
What,活出真我。《被讨厌的勇气》里说,当一个人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我的理解,这份自由既是真我。正如看到朋友新买的一件衣服,或许我们并不觉得好看,但是为了维护关系,为了不被朋友所评判,说一句:这个衣服和你很配,可能是我们想都不用想的,因为取悦别人比尊重自己容易多了。活出真我,也就是活出一份真实。这一点,我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颇有收获。
记得刚开始当讲师,其实内心会有很多忐忑,觉得底气不够,越是心虚,越要虚张声势,把自己弄成万能的,什么都会,自己心里明白,别人也未必看不出来。那会,对于有些知识点不明白的地方,也不愿意请教,是啊,一问不就代表我不知道了吗?往往制约了自己的成长,也收获不到真正健康的关系。后来,慢慢学会了真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特别是自己在带这一期的SEL情商课时,我跟我的小伙伴说,我第一次上,我很多不会,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忐忑和紧张。结果因为真实,尊重了我自己,反而也换来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人本教练》我其实并未阅读完,说实话,让我去看这种对我来说略显生涩的书,其实蛮有挑战,虽然我也知道内容很精彩。在阅读了开篇和九点领导力的第一点后,我开始结合我的生活来思考,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