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三国》(3):司马炎是如何一步步当上皇帝的,又给后继者挖了

2022-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大彭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乱糟糟的三国最后来了个三家归晋。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晋朝的开创者——晋武帝司马炎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皇帝宝座的。

说来话长,其实也简单。

就像“把大象关冰箱里要几步?”一样。

分三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门!

第一步:有个好出身。当然不仅是指司马炎生于帝王家,而是整个司马家族所在的温县、颍川等大同乡们互相照应,在东汉、曹魏时期就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势力。当地的荀家、钟家等很早就与司马家结成亲戚关系,互相提携,共同成长。

作为官三代的司马炎可谓尽得天时,不用艰苦奋斗,就被安排了锦绣前程,即便浅尝一下疾苦,旋即以钦定的接班人之姿态入主中枢。

所以,第一步是——投胎。当然这一步并不是他走的,而是他爹妈走的。

第二步,其实不是他走的,是从曹操开始就在替他走的。东汉末年,灾荒与人祸并行,天下苍生民不聊生。

直到曹操为了生存施行屯田,才开始解决民生温饱问题。随后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渐渐使得北方再次统一,老百姓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此后,虽然蜀汉在甘陇一带拉锯,孙吴在肥淮一带争夺,但都属于小摩擦而非大战争,可以说,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关西陇右的曹魏居民自从赤壁之战后就过上了奔小康的生活。

民心一旦安定了,国家就开始富强了。有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就容易建设了。

所以第二步是——经济。

第三步,似乎一定要司马炎自己走,那就是——仪式。

这可是件大事。而且容易弄得满城风雨,路人皆知。

不过正因为路人皆知,关键的时候就不必司马炎自己出马了。

自然有人为他铺路搭桥。

所谓的仪式其实就是——禅让。

首先要修改一下天宪。原来的天是魏家的天,需要曹家人让个贤。这个早有人向曹天子通风报信,组织安排妥当,不必司马炎老人家费心。

其次要走个过场——让原来的天子出来对天下人说:啊呀,我曹家挡了司马的道啊,君权神授,我代表上一个天把这个天交给你!

这就是所谓的禅让。

难怪当曹丕几十年前从汉献帝手里让渡过来这个天下时,感叹过一句:尧舜的禅让,我终于弄明白是怎么档子事了。

其实,就是个过场,脚本早就拟好了。

后代有一个算一个,代代相传这套戏法——没什么新鲜的。


司马炎当上了皇帝,可也为后世子孙挖了三个大坑。

第一个坑——继承人。

众所周知,司马炎挑过来选过去,选了个白痴儿子当太子。这怪不了他人,只能怪他自己其实也是个白痴。

有一次,他问手下官员:朕可比汉朝哪位皇帝?

那位官员也老实不客气地说:“可比桓、灵!”

司马炎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匡定天下,一统万民,比不上刘邦也比得上刘秀,咋在臣僚眼里竟然成了昏庸无能的汉桓帝、汉灵帝了涅?

结果官员不屑地回了一嘴:“要我说,还不如桓灵呢!桓灵时期刮老百姓的钱,钱好歹还进了国库;现在同样刮老百姓的钱,钱可都进了私人腰包!”

您老啊,连最末等的汉朝皇帝都比不过噢!

这样的“开国皇帝”还指望他能选中个怎么优秀的继承人呢?

——有,就谢天谢地喽。

后来,继承者司马衷导致天下纷乱——八王混战、五胡乱华、中原陆沉、生灵涂炭。

始作俑者就是司马炎!

第二个坑,还是经济。

那位说了,前文不是说司马炎上位靠的是经济吗?怎么又挖了一个经济的坑呢?

是啊,一点没错!成也经济,败也经济——瞎折腾呗!

曹魏的屯田、安定导致魏晋的经济腾飞,但是因为司马家是依靠联合豪门望族才上位的,当然要为其所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服务,于是刚一开国,土地、财富就迅速往王族、贵族、豪族集中,甚至皇家都比不过某些权贵家族。比如石崇、王恺等。

于是民间百业凋敝,刚刚开始的小康又向温饱过度。

后来衣冠南渡,将这股歪风也带到了江南,没几年江南也搞得权贵不但垄断了官僚阶层,同时也控制了经济命脉。

致使东晋后期不得不通过土断(人口普查、打土豪分田地)来解决最根本的土地问题。

第三个坑,就是认不清国际形势。

晋朝刚刚统一天下,就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南迁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天下安危,甚至欧亚大陆洗牌的重大问题。

但是司马炎只知道赶着羊车,流连在妃子们的盈盈脂粉中,或是与亲近的阿谀奉承之臣陶醉在杯盏觥筹中。

误判形势,任由胡人南迁、争夺农耕。

所以有人说西晋开国时有一群不合格的君臣。

作为这群君臣领头人的司马炎,必须得背这最大的锅。

本想奔着流芳百世去的司马炎,终于在历史长河中成了遗臭万年的跳梁小丑。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