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太多道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读《认知突围》
文/怀左同学
01
朋友很早之前,就给我推荐这本书了,一直没看,也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力不够。
习惯了阅读经典,我一直对其他书存在偏见,臆想中,觉得流行的东西,都是浮躁的,浅层次的,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
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座思想牢笼,很长一段时间,局限着我的思维和眼界,其实真放开了,才觉得,原来世界,如此广阔。
这个世界上,也许本没有什么深浅。
因为深者自深,浅者自浅。
02
这本书是蔡垒磊的作品,分六个章节,分别讲了他对自己、知识、金钱、时间、关系和人生的些许感悟。
作为一本系统化的书来看,他讲的点有些大,所以很多地方难免流于表面,但对于爱思考的读者来讲,肯定可以演化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和想法。
在第一章认识自己中,他提到了“局限”这个词,也是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对局限有了越来越深刻的感悟,因为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里不行,才是一个人开始进步的标志。
很少人愿意客观评价自己,因为我们的诸多评价,都建立在别人的反馈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的活着,都是在为赢得别人的好感而活。
很多人的认知并没有达到这一层,也就是所谓的“见自己”。
于是作者点到,对于很多道理,我们选择了不懂装懂,嘴里说着“我懂了很多道理”,可实际上庸庸碌碌,永远无法过好这一生。
确实,道理我们看到了,并没有真正懂,因为回报太远,我们只能看到当下,对于未来的好,我们所付出的行动相应就会下降。
这就是眼界上的差距,其实好的机会,正是由一个个好的判断和行动力拼凑起来的,很多时候,机会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没有开启它们的能力。
03
关于如何认识知识,我从书里归纳两点:第一,打造知识体系,需要笨办法;第二,持续学习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但在这个越来越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时代里,学习,已经变成了所有人的主业。
前两天在回家路上,和二胖聊天,说到普通劳动力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越来越高。学习新东西,一天也不能停止。
关于打造知识体系,作者说:第一,完善基础知识;第二,学会深度思考;第三,学会分享。这里,我对分享感兴趣,原来,分享是一件能倒逼你完善知识体系的事情,同时,每一次分享之后,将各类反馈进行归类和收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方式。
谈到钱,作者提到了一个认知:金钱仅仅是一个媒介,而很多人却错把媒介当成了目的。金钱没有改变任何事,仅仅是一个人性的放大器。
他引用了吴晓波的话:“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来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所以谈钱没有什么不好,我们真正应该学会的,是如何正确合理地开发自己的能力,然后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赚到钱?先寻找难以替代性,然后多学习可以靠积累实现提升的技能,然后组合技能。
这也想我提过的,把事情做到极致,其他的,自然都会有。
04
关于时间的认知,我就提一句话: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了你是谁。
所以越有能力的人,就越专注在提升自己上;越是在能力上已然落后的人,却由于不知道怎么替自己操心,整天将自己宝贵的注意力乱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去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因为真正让我们成长的,不是年龄,而是我们的经历。
这本书的最后两章,讲的是人际关系和人生。
关于这两点,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第一,真正社交,需要的,是势均力敌;第二,人生该走的路,每一步,都不要省略。
以前我们大谈人脉,其实好的人脉,都是建构在自己实力基础之上的,当你什么资源都没有的时候,高质量的人脉,我们是接触不到的。
人脉这个词害了很多人,导致他们以为吃饭喝酒就是真正的社交,这种为社交而社交的行为,浪费了太多人的时间,我们平时大部分的关系维持,作者提到:需要的是极少数的长期社交加数量极多的短期社交的组合。
看明白这一点,才知道,所有关系的核心,是自己。
05
合上这本书,就像合上了每一本书,看完似乎道理都懂了,其实没有实践,没有持续的行动力,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
这本书的道理,是作者的些许感悟总结,每看完一本书,先不要忙着崇拜、照搬或者批判,正确的姿态,应该是结合自身,思考,然后找出属于自己的点。
指导思考,或者指导实践,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我是一个不怎么照搬技巧的人,也许过两天,这本书里讲的诸多点,我都忘记了,但我会一直记住一个点。
机会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真正缺的不是运气,而是开启它的能力。
懂了吗?懂了!
然后呢?
想说十个字:不抱怨、动脑筋、好好走路。
PS:第三期写作课已经全部上线,目前已有400多位小伙伴参加,课程无限回听,作业我来修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