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随心所欲学画画手绘

彩铅丨如何通过层层叠色塑造出动物毛发质感

2020-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葡萄酒学徒Vicky

练习目标:通过各种工具的叠色实验,找到一种塑造动物毛发质感的高效方式。

预期结果:初步掌握彩铅叠色塑造毛发质感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索更高效的方法。
练习结果: 通过实践,基本掌握一种绘画毛发的方式,效率上有待提高。

画前思考:
1. 起形。
找到原图大的几何关系后,用短直线对其转折处进行概括。用硫酸纸进行校形比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形改得更准。

(*不要依赖拷贝台,与硫酸纸,进行Copy。考虑到长期依赖会影响自己的起形观察能力,所以明确自己用硫酸纸的目的是进行“校对”。之后的绘画,自己要逐步脱离对硫酸纸校形的依赖,做到依靠自己的眼睛与用笔来判断形是否准确。)

2. 分析物体在单色彩时的素描关系。

因为原图本来色调就偏向于单色,所以用接近黑色的彩铅从重灰到浅灰,逐步提亮,做出重,灰,亮色的效果。


3. 毛发质感塑造

方案一:在白色纸面先用刻痕笔铺短直线,叠加黑色彩铅。
方案二:先铺环境色,再用刻痕笔铺短直线,叠加黑色彩铅。
方案三:先用黑色马克笔打底,再用刻痕笔铺短直线,最后铺环境色。
方案四:在马克笔打底的基础上,直接用浅色彩铅一根根地去画毛发。

不太成功的实验

发现问题:

解决方案:
仔细观察毛发层次,疏密,轻重,长短细节。

4. 环境色分析

回顾:前次画出现的问题及老师指导意见。

  1. 用单色打底画重了,使后续的混色太暗浊,使亮部&灰面颜色不够纯。
    解决方案:把整体颜色控制在明度2级左右,把亮部直接留出。

  2. 反光部分提亮技法。
    a. 运用亮色提亮。用白色和黄色等高明度颜色叠加,可以起到提亮效果。
    b. 用硬橡皮把反光区域擦薄一点,再叠加。

  3. 压痕笔使用技法。
    把要提亮的颜色铺色后,用压痕笔在此基础上刻画,目的是把其提前留白。然后,在用深色叠加后,在使用一遍压痕笔。目的是表现不太明显的留白处。

**由此联想到,在表现动物毛发时,可以分以下步骤:
a. 先铺毛发最为明显的固有色,用压痕笔排线。
b. 铺一层对比色,再用压痕笔排线。
c. 再次叠加对比色。
目的是通过“压痕笔”与颜色的反复叠加配合,塑造出毛发不同的颜色层次。

步骤:

发现问题:

  1. 熊猫的腹部和脸部“圆鼓鼓地”体积感没有很好表达出来。
    由于要赶着交作业,来不及进一步深入铺环境色,并把颜色的明度差距拉大。用色太过小心翼翼了。

  2. 熊猫身体部分的铺色排线缺乏耐心,线条有些杂乱。该重下去的颜色没有更重。

解决方式:

  1. 加入亮黄色,和其它灰色调和,把腹部颜色的层次过渡出来。左脸部的灰色有点多,需要稍微提亮一下。

  2. 用混色笔和更浅颜色的笔把不均匀的地方排一遍线。或者,颜色减淡后,重新排线。

修改后对比:

对比.jpg

小结:
通过实验,虽然没找到真正好的制作毛发肌理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直接有笔,通过射线一根根地去排,反而更快更好。因为刻痕笔没有容错余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毛发都要强行使用它。用彩铅排线反而更能及时发现错误和做出调整。比如,白色毛发的肌理制造,是反向用黑色彩铅通过对比色做出。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我在这次作业中的一大收获。

此外,自己对色彩的重色到底要加多重始终放不开胆子。我觉得是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忽略了对色彩“明度”的判断所导致的。

下一步改进方式:

  1. 在画前思考中,除了分析原图的“重,灰,亮”之外,还要做对色彩“纯度”“明度”的分析。

  2. 这次起形用了1小时,主要还是没有找到有效观察线条位置,比例,角度的关系,导致大型修改花了较长时间。下一张,争取在40分钟内完成起形,找出自己速度慢的原因,并加以改善。

  3. 再次回顾“单色彩铅练习”这节课,回顾课程中所讲的色彩知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