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音乐
说起来之前看的音综,有几期是唱作人表演了国风音乐类型的曲目。例如,霍尊,张艺兴和刘思鉴,内核是国风,但是编曲偏国际化。
有人说,这是国风吗?这是中外混合的产物,一点都不是真正的国风。
于是不少听众开始讨论,什么样的国风才是真国风。
具体的音乐形式,我不懂。因为,我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喜欢听音乐,但是口味偏安静舒缓,不那么燥的音乐。
流行也罢、国风也罢,都有能够戳到我的曲目。
对于国风,因着一层民族自豪感在里头吧,一直也很喜欢的。中国的民族乐器,我最喜欢的是古琴。
对,不是古筝,是古琴。古筝奏曲更多偏娱人,而古琴则为诉说心曲。
我喜欢听所有的古琴曲。琴弦一响,仿佛面前铺开一幅宁静的泼墨山水。
我喜欢的是这种国风,而且希望能够将类似这样充满东方古文化韵味的国风音乐推广到全世界去。
可是,这样的国风完全是东方审美,别说外国人了,中国人也不见得很多人有兴趣了解。
可是,国际文化交流这件事,和中国内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没什么差别的。当别人对你的文化圈子毫无了解的时候,是不会主动去探索这种神秘文化的。
文化的输出,应该更像是一潭静水中一圈圈晕开的水波。从一个内核,逐层向外传递,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或者说特征逐渐递减,越到外围的部分,应该和外界接触的部分更为融合。
文化的内核,只有被传递出去,才有可能圈子外部发现和了解。
就如同国风音乐,当距离古文化内核更远,体量更大的人群也通过各自的方式去传播它,这种文化才有可能被传递到更大范围内被人所知晓。
当这种国风元素被曝光在更多的人面前,触动更多的人去喜欢它。稍稍感兴趣的人越多,其中就会越有可能出现愿意深层次挖掘这种风格的音乐,从而最终促使更多的人接触到国风音乐的核心元素。
如此这般,传播的目的方可达成。
所以,私以为万万没有必要批判用偏国际化的编曲风格去创作国风音乐。相反,希望这样的音乐做得越多越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音乐被传播到全世界各地去,长此以往,文化输出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