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中国人商业道德的标准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传承网

中国人商业道德的标准

中国人做生意有一个毛病,我看了几十年很伤感,譬如国内外同行做生意,假定外国有个生意来了,十块钱一件,隔壁一家晓得了,就卖九块半,另一家晓得了,卖八块,这是中国人的坏毛病。其他很多国家的人不是这样做的,譬如日本人,虽然你两个不痛快,虽然是“同行生意,三分怨气”,但对外是团结一致的。可是我们中国不同,这些商业道德现在统统破坏了。我所知道的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讲究仁、义、礼、智、信。像我的家庭,如果依共产党当年的标准来讲,小资产阶级还够不上,开个店铺,虽然比较小,但有卖布、卖米,还卖南北货、日常生活物品。我们商店门口贴的,就是几千年传统商业文化的标准格言:“贸易不欺三尺子”,做贸易不欺骗人,不耍花样,不讹诈,价钱定了就定了,不二价,就是小孩子、老人来买东西也不准欺骗的,都是一样的价钱;“公平义取四方财”,这是中国人商业道德的标准,大部分商家店门口都贴的这个。

现在开放发展以来,我们整个商业的风气好像转向了四个坏的方向——欺、哄、吓、诈,这个我们要深深反省。中国几千年文化,是教育人人成为礼义之邦的国民,结果现在连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了,这成什么话?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墨子讲“义”,但是墨子讲的,和孟子讲的,虽然同为一个“义”,却有不同的观念,含义上是有所差异的。墨子讲的义,是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从头顶到脚底,都可以放弃自己而去为别人谋利,是彻头彻尾的牺牲自我,以利别人。

而杨子——杨朱的思想,则与墨子绝对相反,他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但并不是我一毛不拔,而你却该全部给我。他是主张天下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一毛不拔,都能不妨害他人的利益,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假如能做到这样,又是另外一种社会形态了。

如果把墨子和杨子两人的思想,作一番仔细的研究,那会怎样呢?依墨子的思想,要想天下人、人人都自我牺牲,只图利他人,这是做不到的。那么依杨子的思想,普天之下,每一个人都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绝对不为别人的利益牺牲一根毫毛,那是否做得到呢?答案很明显,那当然是不行。人类可真是奇妙的动物,固然自私的心理人人免不了,但若要自私到这个程度,却也没有人做得到,更不可能全人类都这样做。反之,要人人都大公无私,也难做到。如果依墨子的思想去做,人人都能大公无私,则天下共利,结果自然很好。或者依杨朱的思想去做,人人都只为自己,绝对不妨害别人,各守本位,不犯他人,也就是现代所说的,争取自己个人的自由,也尊重他人的自由。倘使做到,那么也可天下太平。但这两派的主张,事实上都做不到。

既然墨子和杨子两种极端相反的主张都做不到,只有再看看儒家思想,这是中庸的。中庸不是调和论,是兼容并蓄而仲裁为适可而止的中道。孟子秉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但不是秦汉以后变了样的儒家思想),当然是崇奉了仁义之义,向梁惠王提出建议。同时,在提出建议时,也不采用当时纵横家们为博取富贵权势所惯用的游说态度。孟子虽懂得游说的辞令技巧,但却不用,还是很严正地主张行仁义,极力宣扬仁义的美德,向梁惠王直说只有仁义最好。

我们不妨引用清人的两句诗:“莫言利涉因风便,始信中流立足难。”正好作为孟子对梁惠王直言忠告的风格其难能可贵的定评。

或者说,所谓义利之辨的道理,就是孔子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大义之义。义理之义,义者,宜也之义,并非狭义广义等的义利之义。其实,都是一样,不管是什么伟大的义理,都是力行于义,才能有利于成其为君子,所以这也是利便是义,义便是利的真实道理。

由于义利之辨的文化思想发展下来,到了宋明以后,构成中国文化的商业道德,便有“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的说法。即使专事求利求财的商业行为,也要心存“不欺”和“公平”的义利之辨。可以说这是孔孟文化思想在商业道德上的教育成果。

《孟子旁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