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诗文集简文拾贝

《诗经》153.国风•曹风•下泉

2021-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无色生香

《下泉》为曹国人怀念周初比较安定的社会局面而作。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
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
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寒冷。
:丛生。
\color{red}{[láng]}:一种莠一类的野草。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
\color{red}{[kài]}:叹息。
:醒。
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color{red}{[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color{red}{[péng]}:茂盛茁壮。
:滋润,润泽。
\color{red}{[xún]}:指晋大夫荀跞。他曾护卫周晋王返回成周。郇、荀音同相通假。
:慰劳。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color{gray}{(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收集了大部分为黄河流域的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十五个地方的民歌160首。这160首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称为“十五国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这些诗有的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的写征夫思家恋土,对战争的哀怨;有的记叙了奴隶终年的劳动生活,还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这些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与灾难,都是有感而发,真挚坦率,质朴流畅。

《国风·曹风》为先秦时代曹国\color{gray}{(今山东菏泽地区一带)}民歌,共4首: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十五国风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