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邓晓芒《哲学起步》读书札记之自我意识的本质

2022-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冬木萧萧

第二部分是从超越和反思、自我意识的辨义、自我意识的自欺和忏悔与真诚四个方面展开的。


                  超越和反思

超越和反思是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超越”和“反思”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自然就把握了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了。不过,提前还是要明确“对象”的存在,毕竟它是作为“自我”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其实这也意味着对象意识也是自我意识的对立面,二者常常是成对出现的,不可分割的。同时,要阐释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即“超越”和“反思”,也是离不开对象意识的。

“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把对象当作自己。如此以来,对象便具有了我的情感,天人感应,领悟到物我为一的境界;“反思”就是从对象回到自己,把自己看作对象,这样自己便具有了对象的属性,从而达到对自己的深入探索。时而把自己对象化,时而把对象我化,不断的如此这般换位加以思考,自我意识就是这样产生的,并且逐渐深入的。

显而易见,“超越”是向外的,“反思”是向内的,两种行为都是发生在自我和对象之间。相比较而言,“反思”更不易做到。儒家的“慎独”道家的“坐忘”佛教的“无我”都未能做到真正的反思,古希腊人讲的“认识你自己”的确不易实现。因此,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需要的是基督教的“忏悔精神”,在不断的反思中深入自我,探索幽微深邃的内心世界,遇见最深处的自己。谁又能否认,这也是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了呢?


                  自我意识辨识

“自”是“鼻”的象形,它最初就是鼻子的意思,我们现在对它的理解,主要是从本义引申出的“自己”和“自然”的含义。“自”的两个引申义,表面看起来迥乎不同,实则是有统一之处,他们都意味着最初和开始。

“意识”这个概念是包含主体和对象(客体)两方面的,同时,“意识”里面一定是有“我”的,而“自我意识”是在“意识”之上又进了一步,它是意识的高阶版,建立了主体“我”和“对象(客体)”之间的联系,将二者统一了起来。所以也不妨将“自我意识”称为“对象意识”。

动物有“自我感”,人类有“自我意识”,人类的高级便体现在人有语言。人的思维依赖于语言。我们一般都认为人说语言。有意思的是,现代哲学却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语言说人,似乎打破了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而存在的观点,倒成了人类成了语言表达自己的工具了。此观点却是给我们很多启发。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我们称为天选之子,讲得就是同样的道理。


              自我意识的自欺

简单来说,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可是,这种认识常常是具有欺骗性质的,自己欺骗自己,也就是“自欺”。可以确定的是,自我意识蕴含着把自我当对象和把对象当作自我两个方面,可是,谁又能确定“对象”和“自我”的真实性呢?那个被我们当作对象的自我,也许不是对象,又或者被我们当作自我的对象,也许不是自我。但是,我们认定对象是自我的对象,自我是对象的自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既拥有对象,又拥有自我。

的确,每个人的自我需要对象来确立,失去了对象也便不存在自我。自我世界和对象世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然而为了避免在自欺中越陷越深,我们还是应该在两个世界之间划出一道清晰可辨的界线,并告诉自己我和对象是不一样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对象,我也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当然,这是异常艰难的道路。因为,我们要不断进行对自我的批判。可是,唯有经过不断怀疑、批判和忏悔,高举真诚的火把,我们才能在幽暗昏惑的内心世界找到真我。


自我意识的本质就是自欺。要解决自欺的矛盾,便需要我们具有忏悔的精神,如此以来才能体现对自我的真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