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艺术品

国内最近书画拍卖价格是多少?

2018-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荒唐忆梦

国内现在的书画市场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那么下边就随便给大家说几幅作品!

周春芽

“桃花”系列是周春芽继“绿狗”系列后创作的一个崭新的系列,周春芽从草草的“绿狗”经常滑向抽象,在不同的抽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石头”以及“风景”的影子,画家再次处于实验与转变的时期,渐渐,粉红色的桃花一朵一朵的出现了。“桃花”系列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周春芽2005年在成都龙泉山观赏桃花的一次经历。最初(1997年),桃花是陪衬,花以它给人的温和与美丽同作为主体的狼狗形成强烈的对比,周春芽说:“由狼狗到桃花又开始了一次由‘暴力’到‘温和’的转换。”直到后来黑根去世,周春芽认为自己应该更加热爱生命,生命力旺盛的东西对他尤具吸引力,那满山遍野的粉红色,流淌着让人血脉贲张的妖冶,让他感到原始生命力量的律动。

“桃花”系列是周春芽作品的重要题材,亦是艺术家日臻纯熟的心境写照。桃花自古便是中国文人情感寄托与文思灵感的泉源,透过诗词书画将浓烈的情绪转嫁成含蓄的譬喻,使人遥想一片嬗红的朦胧景致中怀带的热切暖意。

花同时具有色情的象征功能,桃花怒放在繁盛的春景之间,花朵迎面扑来,以表达色情的如艳的吸引力。《诗经》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春日桃花之繁茂,延引为女子的美丽。2011年的《艳丽桃花》描绘了湖水周边盛开的绚烂的桃花,艳勃浑厚,粗犷的线条在画布上肆意流淌,周春芽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用这种流动的色彩,放纵着真诚而本能的幻想,春天的桃花很新鲜又散发着激情,暧昧却也委婉。周春芽说:“我的绘画不是现实的求证,也不喜欢婉转的隐寓和过于矫情的象征,我喜欢把那些掩藏在我们内心最底层而又最本质的东西干净利落的导引出来,画画就是过瘾!艺术学道德与社会学道德是两个概念,双方互相指责同时又互为成立的理由,与其当一个社会伦理学家,我更愿做一个正常人,说出正常人想说的话,但这种简单和真诚在世故者看来,的确又是一种惊讶和意外。‘溃烂之处艳若桃李’,反话正听,这句话却是对我绘画的最高评价。”从“绿狗“到”桃花“的转变可以理解成一种文化的过渡,周春芽的作品在观念的借用和绘画性的保持之间形成了呼应。

周春芽的作品中,客观意象通过中化了的“表现主义”语言风格,从而表现的“温和”与“独特”,令加入周春芽富有感情的表述,不为外物所累,最终形成他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绘画形式,实现中国式图像和符号的高度融合,这亦是他油画艺术在当今语境下的独特价值。讨论周春芽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的要谈起中西古今、本土外域、民族国际等种种问题,现在通过其“总结性的发言”作为结束,可一以概之。

“出国前,我非常崇洋,认为国外的艺术比中国的要好,出国后,却发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的目的并不是在形态上对两种文化做嫁接或翻译,从一开始就压根儿没有这种想法,因为我不满足于做一个‘翻译家’或‘文化中介’—德国的新表现就未必一定要翻译给中国人看懂,我也不打算一定要画给德国人看,但如果我真的画得好,那地球人都是看得懂的!我只是把我所理解的一些东西运用到了我的创作中,我只对我的创作负责,对我的兴奋点及语言个性负责,当你把国际交流、文化通融、等大问题忘掉时,艺术才是你个人的也是有魅力的。关于国际和本土的争议是人为的紧张,离开了具体的视觉经验和真诚的文化兴趣点,国际、本土,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理论家可发挥想象力大做文章,但画家却必须相信‘白纸对青天’的实干,弄得好了,优秀的本土就被别人当做国际,弄得不好,在时髦的国际也只能是‘笨土’。”

王翚

此《山园佳趣》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避暑山庄,此时的王翚已年过古稀,成名日久,其绘画早已褪去了探索阶段的稚嫩,进入成熟期。《山园佳趣》是避暑山庄来清阁美景。画面采用三段式构图,以南宗技法描绘山石树木,再添以人物房屋,绘制成一幅栩栩如生的江南式小景。画面内容虽是避暑山庄,但王翚自题:“参用香山池上篇意”,借此致敬师祖董其昌《白香山池上篇》笔意。《池上篇》原是唐白居易诗,借对美景的描绘来表达心中对自然风光,安逸的晚年生活的向往。诗曰“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与《山园佳趣》所描绘的画面不谋而合。此画同时也表达出年过古稀的王翚恬静的心境和对晚景的期待之情。

此幅《山园佳趣》由题签可知原为山西祁县渠家大院渠本翘珍藏。渠本翘(1862-1919),原名本桥,字楚南。祁县城内人。渠氏先祖于明洪武初年由上党迁居祁县,世以经商为业。到其父辈一代,渠家已经成为全省闻名的富商巨贾,是山西票号业中著名资本家,山西最早的实业家。渠家从十四世渠同海“走西口”逐步致富创立家业之后就开始了收藏。经过代代相传,到渠本翘时已收藏极富。渠本翘极喜收藏古籍书画,为了便于收藏,专开了“书业诚”古籍书画店,收藏古籍善本十万余册,字画碑帖数百件,仅傅山、王铎的作品就有十余件之多,其中的精品全部来自傅山好友祁县戴廷栻家。如此来看,《山园佳趣》也只是渠家众多收藏中的一件而已。不过,正是因为藏于巨贾渠家,《山园佳趣》才得以在历史变迁中保存下来。

艾轩

艾轩非凡的写实能力和对人物心灵的刻画达到了一种逼人的真实,他运用西方技巧赋予作品以中国精神,以空灵的构图和灰色的笔触来反映自己眼中的人和世界,凸显出藏民的原始、质朴、空灵、神秘和顽强的生命力。

艾轩的作品,与其说是西藏风情画,毋宁说是他内心的独白。画家将画笔指向藏地的那一片高远和苍茫,笔端含着饱满的情绪,画面中流露出来自生命的厚重和力量,强烈地震撼着观者的心灵。

在清旷冷幽的背景下,藏族少女静寂沉默地站在荒芜的雪域高原上,周身散发着无名的孤独感,生命本渺小如蚁,但她却坚如盘石。女孩凌乱的发丝随寒风飘舞,灰色的藏袍包裹着年轻的生命。那没有任何虚饰的大眼睛直视观者,眼神中透露出同雪域高原一样的纯净,也不加掩饰地倾泻出藏族特有的坚毅神采,以及对逝去的怀想和对未来的期望。少女背后的草原被大雪覆盖同天空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雪域高原的苍凉和神秘,和鲜活的少女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艾轩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怀”。他画西藏高原景色和孤独的人物,主要是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与其说是西藏风情画,毋宁说是他内心的独白。那么,在这一幅幅画中,都有艾轩的影子。沉默无语和静静思考,无名的孤独渗透在画中人物的形象和画面整个气氛之中。独自一人在一望无际的草地、雪野、荒原,他(她)们生活在与大自然皆要避开观众的视线。在极少的情况之下面对观众的形象也用冷漠和陌生的眼光,静观这与他(她)们有隔立刻阂的世界。艾轩在写实的物象中寄托了自己的思绪和感情,他用借景写情的方法,创造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有意境的画面。

艾轩风格的另一特点是他巧妙地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地结合了起来。本来,孤独本身即会有某种神秘性,在浩瀚的荒原中孤独,其神秘的意味就更浓。但作者始终不忽视人和自然景色的优美,艾轩是用美的魅力把观众带进那有宗教情绪和神秘气氛的艺术世界里的。他的画有象征的意念,但运用的是“点到为止“的含蓄手法,似弦上之箭,引而不发,其征服力和感染力似更为强烈。

艾轩风格中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起的,那就是他绘画语言的沈炼与精致,这种绘画语言的求得,既与制作的技术有关,又不全是制作的技术问题。他把粗俗的生活往、雅、里面,精心安排,著意推敲。轮廓线的分明,外轮廓的大效果,和由此形成的空间分割,轮廓内的微妙关系(质地感、色调的变化等)......这都使他迷恋和陶醉。但他处理得很谨慎和有分寸,既保有来自生活的感受,又赋予理性的秩序。当然,他尽量避免“做”的痕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