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浅浅时光 暖暖过教育

90%家长都会犯的错!这种教育别再用了,你毁掉孩子一生!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13人  陈老师的心理小屋

傍晚,一家人出来散步,孩子们很欢乐的在前面跑着,跳着,我和先生手牵手后面走着,聊着...

突然,后面传来孩子的哭声,母亲刺耳的责骂声,打破了这个宁静的夜晚,忍不住回头一看...

有这么一个场景,也许你也会碰到过类似的:

今天孩子表现不错,跟你约定的所有事情都做好了,于是她说:“妈妈,我想吃雪糕,你之前答应过我的。”

你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然,还不放心地叮嘱一句:“记得拿稳哦,别掉地上了,刚拖地!”

果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啪”的一声,毫无例外,这一次雪糕还是掉地上,糊了一地。

孩子愣了,心疼雪糕。

然而,看见地板上脏脏的污渍,怒火骤升:“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看你,又把家里弄脏了!”

心里的失望难过心疼被你的指责声堵住了,孩子终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你还哭!就知道哭,每次都这样!妈妈早就提醒过你无数遍了,你就不能长点记性吗!还吃什么吃,蠢死了,天天拖地,累死人,你还不省心!“

听了这些话,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她开始撒泼……

然后你更生气了!“起来,不许哭!哭也没用!”

可是孩子已经愤怒得失了理智,依然不依不挠地大叫“我就要吃我就要吃!”

当然,转身那一瞬间我看到的不是这一幕,而且孩子吃酸奶弄脏了一身,还掉地,母亲心疼酸奶,也气孩子又弄脏,打骂了孩子,闹得厉害!

但这一幕却让我脑补了上述这个场面,所以继续回到刚才那一幕,我们来分析:

让我们看看孩子的整个心理变化:

为了得到你的奖励与认可,孩子默默地努力着盼望着。

掉在地上的雪糕代表着她付出努力之后犒赏自己的小激动被戛然打断。

然而你只看到被弄脏的地板……

“我的雪糕掉了,我的奖励没了。“

“我很伤心,妈妈只看到我弄脏了地板,没看到我的难过和失望,妈妈不爱我。”

“我很委屈,妈妈根本不爱我,为什么我那么难过了,她还要骂我!”

如果在雪糕掉在地上的那一刻,你做的是给孩子一个拥抱,对她说:宝贝你很难过,是吗?

或者,如果当时你等她说出来:“妈妈,雪糕掉在地上了,我好失望。”

又或者,你选择在孩子情绪平复以后,才跟孩子分析道理。

甚至,如果你早点帮助孩子将毛手毛脚的缺点纠正过来......

一切都会不一样,是不是?

所以,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看见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才是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看见”孩子的情绪呢?

有人说孩子90%的怒火,都是父母点燃的,你认同这话吗?

在大部分父母的逻辑里,孩子犯了错,道理必须得讲清楚。而且孩子应该低头认错,乖乖接受惩罚,不能哭,也不能发脾气,还得好好改正,这才符合你的预期,是吗?

但孩子不是程序设定的机器,像上述场景中的孩子,犯错后,她正被失望支配着,那一刻你所有的逻辑解释和那些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都是她情绪的助燃剂,火上浇油。

试想一下,今天在单位被领导批了,回到家,想跟老公倾诉,而老公一开口就是,你就应该怎样,你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点让孩子更生气的,是你的冷漠。“不许哭”等于告诉孩子“我不接纳这样的你”。

此时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面对你的负面情绪,孩子会认为:你关心的只是你的要求和道理,却根本不关心我的想法和感受!

于是这股负面的能量就被卡在了孩子的身体中,日后,它还会时不时地窜出来捣乱。一个经常生气、屁大点小事就发脾气的孩子就这么被“催生”了!

所以,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孩子说“不许哭”这三个字!

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渐渐拒绝说出自己的内在感受,趋于封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与父母无话可说的原因。

第三,孩子每次犯错,你都先来一通数落,把她的注意力就从“雪糕掉了”转移到“妈妈在生气”上,于是她开始防御逃避,为自己的行为找藉口,拒绝承认错误。

接着你气愤得脱口而出威胁:“不会给你再买一个!”可是最要命的是,倘若你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又改口道:"再哭就真不给你补了!"那么这样的“威胁”还有力度吗?

最后,如果你还是会补买一个雪糕,就像过去的每一次,去为她的错误埋单。

那么这样的处理方式,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没有!

她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了吗?也没有!

那她为什么会有动力去改错?!

指责谩骂,只会让孩子想去逃避,所以先接纳情绪,再处理问题!

要知道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得先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然,此处要申明,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处理这样的问题就不能如此简单了!)

另一方面,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接纳孩子的行为。

但不是等孩子情绪平复以后,再去质问孩子你知道错了没有,而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想改正错误,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妈妈可以帮你。

这种温柔而坚定的沟通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正面表达。

请记住:一个吼叫+控制型的妈妈只会培养出一个同样歇斯底里的孩子!

我是mily,想用爱与智慧解读生活的柴米油盐,用有温度的文字诉说育儿的酸甜苦辣!

我的愿景是用专业陪伴更多家长实现轻松育儿,共享育儿甜蜜时光!

本文关注转发,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90%家长都会犯的错!这种教育别再用了,你毁掉孩子一生!

添加请注明简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