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活下去的理由》:生而为人的宿命 就是与痛苦缠斗

2018-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英文sarahmei

这不是一本适合在公众场合阅读的书。

生而为人的痛苦如同当头一棒,内心酸涩的同时会带来泪流满面的副作用。

这本书以痛苦与挣扎写就——痛苦拉长了时间,使抑郁症患者对时间的觉知更加强烈,而时间却会慢慢消蚀痛苦。

如何停止无止境的欲望和担忧?如何摆脱日复一日的单调?如何让时间停步?如何阻止自己担忧未来直到筋疲力竭?

《活下去的理由》

当脑内装满无尽的叹息,被消极吞没,被情绪处决,《活下去的理由》作者马特·海格如是描写:

“我的头脑里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后脑勺靠近脖子的地方,也就是小脑的部位,出现了某种生理活动。强烈的脉动、颤抖,好像有一只蝴蝶被困在里面,还带有刺痛感。”

“坐在汽车后座,巨大的恐惧快要将我吞噬,我想站起来,头触到车顶,我想爬出自己的身体,想挣脱我的皮肤,我的脑海中天旋地转。要是一片药能让我免除那种恐惧就好了,我会吃的。”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抑郁症,你会感觉大脑像陷入沼泽,失去动力,迟缓不动。但如果加入了焦虑症,你身陷的沼泽中还会出现漩涡。泥水中的怪物像变异的鳄鱼一样以最快速度不停游动。你一刻都不能放松,每一秒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你绝望地试图浮出水面、呼吸空气。”

“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残酷的、一刻不停的自我折磨,那感觉就像我眼见着周围到处都是冰块,却只能将自己的手放在滚烫的炉子上。这种永远找不到精神安宁的感觉令我筋疲力尽。这种每个积极的念头都胎死腹中的感觉令我痛不欲生。”


抑郁加焦虑,带来莫名的恐惧与绝望,一字一句是私人化的碎念与呓语,更是被记录的人类的痛苦体验之一。《活下去的理由》不是一本系统解读抑郁症的工具书,而是一个更敏感一点的人的自助笔记。

马特·海格发现抑郁倾向的时候,“问题像乌云一样一直悬在我头顶,现在它终于化为暴雨,浇在我身上。”;产生自绝心理并付出实践的时候,“如果正常是不可能的,那就清空自己。而我清空自己的唯一方式是停止活着。一减一等于零。”;试图改变的时候,“寻找终端低落情绪的工具,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周遭事件、情感关系。身体状况”……与情绪讲和,收获平静生活的时候反观抑郁,“接纳想法,但不要成为想法本身。”

除此之外,他不止一次渴望身外化身——变成蜥蜴、变成樱桃树、变成没有结构的雕塑……当痛苦负载过重,难以承受的时候,展开命运地图向下俯瞰,我也无数次渴望变成风、变成落叶、变成空。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每一天都是一座山,表面平和的日子实则是激烈的搏斗,“充斥着成千上万次微小的战役”。为了与情绪斗争,一切知识与事实变成马特·海格判断方位感的依据,自己成为最好的实验室。

阅读是有用的:

“每一本书都是人类头脑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的产物。所有书籍摆在一起,就是人性的总和。每次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都感觉像在看一张藏宝图,而那宝藏就是我自己。但每一张地图都是不完整的,我只有读完全部的书,才能找到宝藏,因而这个找到最好自我的过程是一场无尽的远征。”

旅行带来的陌生感是有用的:

“新的地方带给你的刺激与兴奋,会让你既害怕又自由。在熟悉的地方,你的头脑全身贯注于自身,你的卧室没什么值得留意的。外部威胁为零,只剩下内部威胁。在异国他乡,环境是新鲜的,你不得不更加关注头脑以外的世界。”

倾听自己、感知生命是有用的:

“我们活在世上就为了感觉。我想要感知生命。我要读它、写它、感觉它、活它。我想要在转瞬即逝的生命里,最大限度地感觉一切能被感觉的。”

瑜伽、减慢呼吸、冥想、跑步、阅读、写作、爱……他将感觉更好的事物记录在案,“知道别人可能会读到这些文字,我感受到的痛苦可能并非毫无意义”。

经历14年的探索之后,马特·海格将一切痛苦归结为进化使然:“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够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不愿面对的黑暗真相,藏在这本书里;与情绪和解的爱与微光,也在这本书里。我们是孤独的,但又不孤独。我们被困在时间里,但又是无限的。我们是凡人肉身,也是日月星辰。

金句摘录

△问题像乌云一样一直悬在我头顶,现在它终于化为暴雨,浇在我身上。

△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他们想从着火的脑袋里逃出来,因为在那里,各种想法燃烧着、烟熏着,像各种旧物被纵了火。他们只想正常。如果正常是不可能的,那就清空自己。而我清空自己的唯一方式是停止活着。一减一等于零。

△我站了许久。召唤死的勇气,又召唤活的勇气。生存,还是毁灭。此刻此地,死亡是这么近。多一盎司的恐惧,天平就会向那一边倾斜。也许在另一个宇宙里,我走出了那一步。但在这里我没有。

△我们必须跟随情绪的线索,关注低落情绪产生的根源——过度工作、过少睡眠的生活习惯。我们需要更丰富的描述情绪的语汇,并有意识地寻找终端低落情绪的工具,制止它转变为更长期、更严重的情绪低落状态。这些工具包括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周遭事件、情感关系。身体状况(通过锻炼、冥想或饮食)。

△原来我们不仅仅源自宇宙,或卡尔·萨根所说的“星尘”,我们本身就像宇宙一般浩瀚、复杂。进化心理学家们或许是对的,人类进化得太超前了,作为第一个能够全然觉知宇宙之浩瀚的物种,人类也有了能感知如宇宙般浩瀚的黑暗与痛苦的能力,或许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代价。

△当你极度抑郁或焦虑时(走不出家门,下不了沙发,满脑子都被抑郁占据),那种痛苦是难以忍受的。糟糕的日子是分级别的,并不是同等程度的糟糕,那些极其糟糕的日子,虽然很恐怖,很难熬过去,但日后却能派上用场。你把它们存起来,建立一个糟糕日子银行。那个你不得不从超市逃跑的日子,那个抑郁到你动不了舌头的日子,那个你让父母流泪的日子,那个你差点跳崖自尽的日子。等到你遇到下一个糟糕的日子,你就可以说,好吧,今天是够糟糕的,但之前还有过比这更糟的日子啊。即使今天就是你经历过最糟的日子,至少你知道银行还在那里,你至少存了一笔。

△当你被困在一个让人感觉如此不真实的病症里时,你会寻找任何能给你一点方位感的东西。我对知识如饥似渴。对事实如饥似渴,我疯狂地搜寻它们,就像在大海中寻找救生圈一样,但数据是微妙狡诈的。

△振作起来。没人知道这有多难。人们从外表看你,只能看见你的身体外形,看见你是原子和分子的统一体,没人能看出,你的内心就像经历过宇宙大爆炸一样,自我意识化成了碎片,散落在无边的黑暗宇宙里。

△就像大坝决堤一样,如果你太难释放自我,那么自我会破壳而出,淹没你的意识,试图淹死你所有失败的、半真半假的自己。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这就是关于暴风雨的一切”——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我凝望着一棵樱桃树,感到乏味,那是一种没有焦虑的抑郁,一种全然的、绝望的乏味。我几乎动弹不得。我只是坐在那里,看着粉色樱花和树枝,期待着我的思绪能像花瓣一样,轻而易举地飞远。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哭了起来。我多想成为一棵樱桃树。

△大脑不是烤面包机。它是复杂的。虽然它的重量仅有一千克,但这一千克承载了你一辈子的记忆。它神奇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因为它的功能是如此重要、繁多,而我们却仍然不理解它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会这样做。跟其他事物一样,它由原子构成,这些原子诞生于几千万年前的恒星。然而,我们对这些遥远恒星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大脑工作机制的了解,大脑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可以去思考整个宇宙的东西。

△目前我们能做的,也是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倾听自己。如果你想好转,唯一重要的是什么对你有用。只要它有用,管它是什么原理。……我不反对药物。我支持一切有用的东西,我知道药物对很多人都有用。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也会吃药。现在我只坚持对我有用的疗法:锻炼身体,瑜伽,全神贯注于我热爱的某件事或某个人。没有哪种疗法适合所有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实验室。

△人生是艰难的。它也许美丽,也许精彩,却也艰难。大多数人的应对方式是不去考虑它,但有的人做不到。再说,思考是人的天性,“我思故我在”。我们知道我们会衰老、生病、死亡。每一个我们认识的人、爱的人都会衰老、生病、死亡。但我们必须记住,正因为此我们才有爱。人类或许是唯一一个会得抑郁症的物种,但这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物种,我们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东西——文明、语言、故事、情歌。明暗对比是光与影的对照,文艺复兴时期的耶稣画像中,画师用黑影来突出沐浴在圣光里的耶稣。死亡、腐烂等一切阴暗的事物会孕育美好,这或许有点难以接受,但我相信。正如永远伟大的诗人、偶尔焦虑的旷野恐惧症患者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son)所说:“那永远不会再来的事物,才使生活如此甜美。”

△每件事都很糟糕,生活就是无尽的艰难,每一秒都包含1000个挑战。我是1000个不同的人,飞速逃离身体中心。

△你以为来到了外星球,没人能理解你经受的痛苦。但实际上,他们理解。你觉得他们不理解,是因为你唯一的参照点是自己。你从未经受过这种痛苦,滑入深渊的冲击令你胆战心惊。然而, 还有其他人来过这里。在那片黑暗之中, 有上千万人与你同行。

△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现在这种痛苦不会永远持续。如果痛苦告诉你它会持续,是它在撒谎。其实痛苦是一笔债,可以用时间偿清。

△头脑会变。性格会变。我在《人类》(The Humans)中写过:“你的头脑是一个星系,黑暗比光明多,但光明是值得等待的, 所以不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即使黑暗是全部。要知道生命不是静止的,时间也是空间,你在时间的星系中移动,等待那恒星。”

△有一天,你会体验到与这痛苦相等的喜悦。听海滩男孩的歌曲, 你会流下欢欣的泪。你会俯身凝视怀里婴儿酣睡的脸,你会结识很多好朋友,你会品尝从没吃过的美食,你会在高处俯览美景,不去考虑从这里掉下去摔死的可能性。还有很多书你没有读过,它们会让你更充实。你会吃着超大份爆米花看很多电影。你会跳舞、大笑、做爱、沿着河岸跑步、聊天到深夜、笑到肚子疼。生活在等待着你。虽然你现在被短暂地困在这里,但世界哪儿都不去。如果可以,坚持下去。活着总是值得的。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即使大多数时间我们努力忘记这一事实,它依然不会改变。任何一种形式的痛苦都是非常孤立的体验。

△莎士比亚说:“艺术的目的是赋予生命形状。”我的生命,我混乱的头脑,需要一个形状。我的人生已经“丢掉了情节”,没有了线性叙事,只剩下杂乱和混沌。所以我喜欢外部叙事带给我的希望。电影,电视剧,尤其是书籍,它们本身就可以是我活下去的理由,每一本书都是人类头脑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的产物。所有书籍摆在一起,就是人性的总和。每次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都感觉像在看一张藏宝图,而那宝藏就是我自己。但每一张地图都是不完整的,我只有读完全部的书,才能找到宝藏,因而这个找到最好自我的过程是一场无尽的远征。而书籍本身似乎也在隐隐印证着这个观点,因为每一本书的情节都可以被归结为“某个人对某样东西的追寻”。

△新的地方带给你的刺激与兴奋,会让你既害怕又自由。在熟悉的地方,你的头脑全身贯注于自身,你的卧室没什么值得留意的。外部威胁为零,只剩下内部威胁。在异国他乡,环境是新鲜的,你不得不更加关注头脑以外的世界。

△我强迫自己强大起来,将自己置于不舒服的情境中。有时候我们有必要给自己制造一些不适感。正如波斯诗人鲁米(Rumi)在12世纪写道:“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心会破碎,但却破碎地活着”——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这个世界在蓄意催人抑郁,因为快乐对经济不利。如果现有的一切就让我们很快乐,我们何必追求更多?怎样卖掉抗衰老的润肤露?让人们担心衰老。怎样让人们为政党投票?让他们担心移民。怎样让人们买保险?让他们担心一切。怎样让人们做整容手术?突出他们的身体缺陷。怎样让人们看某个电视节目?让他们担心错过好戏。怎样让人们买新手机?让他们感觉自己落伍了。在当下这个时代,平静反而变成了一种标新立异。安于现状,满足于我们混乱的人类自我,对商业不利。可是我们没法逃到另一个世界。事实上,如果你细细看去,就会发现那个充斥着物质和广告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是其余的东西,是你把所有的这些玩意儿扯掉(或者暂时无视)之后剩下的东西。生活的意义在于爱你的人。没有谁会为了一部苹果手机活着,手机另一端连接的人才重要。一旦我们开始复原,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会长出一双全新的眼睛。我们会看得更清晰,开始察觉到过去无法察觉的东西。

△感觉真的很重要。人们总认为思想是多么重要,其实感觉也同样重要。我想读那些让我笑,让我哭,让我恐惧、希望、对空气挥舞拳头的书。我希望一本书能够拥抱我,或者抓住我的后脖颈,我甚至不介意它朝我腹部来一拳。因为我们活在世上就为了感觉。我想要感知生命。我要读它、写它、感觉它、活它。我想要在转瞬即逝的生命里,最大限度地感觉一切能被感觉的。我恨抑郁症。我怕抑郁症,甚至恐惧它。但于此同时,它造就了今天的我。对我而言,如果抑郁症是我感知生命所要支付的代价,那我心甘情愿承受。存在着,我心欢喜。

△地球上没有一个智慧的头脑会一辈子只有快乐的想法。关键在于接纳你的想法,一切想法,即使是不好的、糟糕的想法。接纳想法,但不要成为想法本身。比如,你要明白,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悲伤的念头,甚至是接连不断的悲伤念头,不等同于你就是一个悲伤的人。你可以穿越暴风雨,感受狂风肆虐,但你知道你不是狂风。这就是我们对头脑应有的态度。我们必须允许自己感受它的狂风骤雨,但从始至终明白这都是正常的天气变化。

△我是你,你是我。我们是孤独的,但又不孤独。我们被困在时间里,但又是无限的。我们是凡人肉身,也是日月星辰。

△你的头脑里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迁,而世界照旧继续,一无所知。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了。然而,也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你自由了。接纳你在这个世界里的渺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